同“西山爽气”。宋刘辰翁《水调歌头.和马观复石头渡寄韵》词:“倚遍西山朝爽,行过石头旧渡,久别忽经怀。”
晋王嘉《拾遗记.周灵王》:“老聃在周之末,居反景日室之山,与世人绝迹。惟有黄发老叟五人,或乘鸿鹤,或衣羽毛,耳出于顶,瞳子皆方,面色玉洁,手握青筠之杖,与聃共谈天地之数。”后因以“鸿鹤”为隐居、出家或
《史记.萧相国世家》:“及高祖起为沛公,何常为丞督事。沛公至咸阳,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,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。沛公为汉王,以何为丞相。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。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,户
源见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”。比喻受制于人的人。宋黄庭坚《赠高子勉》诗:“听它下虎口著,我不为牛后人。”
源见“尹邢避面”。喻美人。清宋琬《竹夫人》诗:“专房不妒邢兼尹,倾国先封虢与秦。”
同“衣锦”。清王摅《别宪尹侄》诗:“我自歌鱼羞作客,君胡衣绣不还乡?”【词语衣绣】 汉语大词典:衣绣
《战国策.楚策三》:“苏秦之楚,三日乃得见乎王,谈卒,辞而行。楚王曰:‘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,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不肯留,愿闻其说。’对曰:‘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见如鬼,王难得见如
同“优柔餍饫”。明宋濂《故东吴先生吴公墓志铭》:“遐迩学徒,争奔走其门,先生随其资器,孳孳训迪,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。”见“优柔餍饫”。明·宋濂《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》:“遐尔学徒,争奔走其门,先生随其
《左传.襄公十八年》:“齐师夜遁……邢伯告中行伯曰:‘有班马之声,齐师其遁。’”注:“班,别也。”春秋战国时,晋、齐交战。晋国大臣邢伯对中行伯说:听到齐军的马叫,齐国军队一定是夜里撤走了。班马指离群的
晋.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。闻之欣然规往,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”《晋书.隐逸传.刘驎之传》:“刘驎之字子骥,南阳人,……好游山泽,志存遁逸。”晋时南阳刘子骥为高人雅士。陶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