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蓼莪废讲

蓼莪废讲

《诗.小雅.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……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”毛传:“民人劳苦,孝子不得终养尔。”郑玄笺:“恨不得终养父母,报其生长己之苦。”又《晋书.王裒传》:“〔裒〕痛父非命(父仪被司马昭杀害),未尝西向而坐,示不臣朝廷也……及读《诗》至‘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’,未尝不三复流涕,门人受业者并废《蓼莪》之篇。”后因以“《蓼莪》废讲”为孝子对亡故父母的悲痛哀思。宋陆游《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寿追怀先亲》诗:“负米养亲无复日,《蓼莪》废讲岂胜悲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王裒传》:“ (王) 裒(pou) 少立操尚,行己以礼,身长八尺四寸,容貌绝异,音声清亮,辞气雅正,博学多能,痛父非命,未尝西向而坐,示不臣朝廷也。于是隐居教授,三征七辟皆不就。……及读《诗》至‘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’,未尝不三复流涕,门人受业者并废《蓼莪》之篇。”《南史·顾欢传》:“母亡,(顾欢) 水浆不入口六七日,庐于墓次,遂隐不仕。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,受业者常近百人。欢早孤,读《诗》至‘哀哀父母’,辄执书恸泣,由是受学者废《蓼莪篇》,不复讲焉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王裒德操高尚,博学多能,对父母克尽孝道,后因父王仪被司马昭所杀而隐居教授,屡征不仕。他诵读《诗经》时,每当读到《蓼莪》一篇中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一段,总是痛哭不止。他的学生为免其哀痛,废去《蓼莪》一篇不讲(《蓼莪》篇为孝子追念父母之作)。南朝顾欢亦有类似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对亡故父母的追念伤悼。

【典形】 废蓼莪、蓼莪废讲、蓼莪俱废、洒泪蓼莪、生徒废蓼莪、王裒泣血、蓼莪泣数行、蓼莪开卷悲、王裒废蓼莪、废蓼莪诗。

【示例】

〔废蓼莪〕 宋·陈与义《题董宗禹园先志亭》:“我已废蓼莪,感兹泪河翻。”

〔蓼莪废讲〕 宋·陆游《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寿追怀先亲》:“负米养亲无复日,蓼莪废讲岂胜悲。”

〔洒泪蓼莪〕 明·高启《广陵孙孝子爱日堂》:“自惭不及君庆多,洒泪蓼莪空废诵。”

〔生徒废蓼莪〕 清·钱谦益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》:“知君耻读王裒传,但使生徒废蓼莪。”

〔王裒泣血〕 清·顾炎武《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》之二:“弘演纳肝犹报主,王裒泣血倍思亲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钱

    源见“一钱太守”。赞誉地方官清廉爱民的高风亮节。明王玉峰《焚香记.设宴》:“羡一钱操凛清霜,看五裤阳回枯槁。”【词语一钱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钱

  • 赌墅围棋

    同“赌墅东山”。清毛奇龄《奉陪李学士礼玉皇阁醮坛》诗:“赌墅围棋浑漫兴,今来俱作洞中看。”

  • 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

    妙曲弹完,伊人不见,只有一江如带,数峰似染。 两句给人以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,被称为神来之笔。语出唐.钱起《省试湘灵鼓瑟》:“善鼓云和瑟,常闻帝子灵。冯夷空自舞,楚客不堪听。苦调凄金石,清音入杳冥。苍

  • 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

    席:古人席地而坐。席,指坐席。割: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。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,不按那方法分解的,叫“割不正”。 坐席不端正,不坐;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,不吃。 旧指儒者处处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

  • 三秦

    指项羽率军入关后,三分秦汉中(今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)之地封秦降将为三王,以阻挡汉王刘邦东出。后以此典泛指陕西关中一带地区。项羽封章邯(hán寒)为雍王,领有咸阳(今陕西咸阳东北)以西地区,建都废丘(

  • 全躯保妻子之臣

    古代指那些贪生怕死,保全自己和家室的臣子。语出汉.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今举事一不当,而全躯保妻子之臣,随而媒蘖其短,仆诚私心痛之。”唐.陈子昂《申宗人冤狱书》:“向使辞宠让荣,陈力就列,雷同众辈,

  • 采葵

    《古诗源.古诗》:“采葵莫伤根,伤根葵不生;结交莫羞贫,羞贫交不成。”后因以“采葵”喻不耻与贫贱者为友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无射九月》:“既深伐木之声,更问采葵之咏。”唐骆宾王《初秋于窦六郎

  • 三百

    同“三百篇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清姚鼐《〈敦拙堂诗集〉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杜子美。”【词语三百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百

  • 北地殉汉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后主将从谯周之策,北地王谌怒曰:‘若理穷力屈,祸败必及,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,同死社稷,以见先帝可也。’后主不纳,遂送玺绶。是日,谌哭于昭烈之庙,先杀

  • 沉静少言

    见“沉默寡言”。《周书·王盟光子显传》:“幼而敏悟,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