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蓬莱仙岛

蓬莱仙岛

此典指我国古代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仙岛,为仙人所居。后以此典比喻海中仙境;或形容人间胜境;或指海岛风景极佳。战国时,自齐威王、齐宣王、燕昭王就派人漂海寻找蓬莱、方丈、瀛(yíng迎)洲。这三座神山,传说座落在渤海(今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天津三省一市间之海)中,离人间不远,仙人们担心漂海将到,便刮风将船吹开离去。曾经有人到过那里,众仙人和长生不死之药都在那里。那里飞鸟及野兽都是白色,宫殿都是黄金和白银建造。未到那里时,远远望去,三座神山像天上云气;到达那里一看,三座神山反而映在水下。当船将要逼近时,风就把船吹开,始终不能到达那里。世间帝王没有不羡慕那里的。此典又作“方蓬”、“方壶”、“蓬莱”、“三山海底”、“蓬莱银阙”、“蓬瀛”、“三壶”、“三山”、“蓬岛”、“蓬壶”、“瀛岛”、“五山”、“员阙”、“壶峤”、“瀛洲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28《封禅书》1369、1370页:“自威(齐威王)、宣(齐宣王)、燕昭(燕昭王)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(古代传说东海中三神山)。此三神山者,其(傅)〔傅〕(据《汉书·郊祀志》宜校作“傅”,简化字为“传”字)在渤海中,去人不远,患且至,则船风引而去。盖尝有至者,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。其物禽兽尽白,而黄金银为宫阙(què雀,宫门前两边供了望之楼,泛指帝王宫殿)。未至,望之如云,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临之,风辄(zhé哲,就)引去,终莫能至云。世主莫不甘心(羡慕)焉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》:“寄言息夫子,岁晚陟方蓬。” 唐·李白《赠张镐》之二:“灭虏不言功,飘然陟方壶。” 唐·李白《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》:“九重出入生光辉,东求蓬莱复西归。” 唐·杜甫《奉赠太常张卿垍》:“方丈三韩外,昆仑万国西。” 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;“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” 唐·李商隐《牡丹》:“鸾凤戏三岛,神仙居十洲。” 唐·刘复《长歌行》:“三山海底无见期,百龄世间莫虚弃。” 宋·杨亿《汉武》:“蓬莱银阙浪漫漫,弱水回风欲到难。” 宋·梅尧臣《次韵答黄介夫》:“神仙多羽翼,一一飞蓬瀛。” 宋·苏轼《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》:“独秀江南知有意,要三二别四三壶。” 宋·苏轼《寓居合江楼》:“三山咫尺不归去,一杯付与罗浮春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永遇乐·洛滨横山作》:“揽浮丘,飘飘衣袂,相与似游蓬岛。” 宋·刘辰翁《沁园春》:“芳草迷津,飞花拥道,小为蓬壶借百年。” 宋·吕同老《天香·龙涎香》:“冰片熔肌,水沉换骨,蜿蜒梦断瀛岛。” 金·元好问《木兰花慢》:“记海上三山、云中双阙,当日南城。” 元·萨都拉《汉宫早春曲》:“鞭却灵鳌驾五山,芙蓉夜暖光阑干。” 明·陈子龙《仲夏直在掖门》:“轻云过员阙,风吹闻清虚。” 清·黄景仁《尧母庙》:“都山望尧山,离立若壶峤。” 清·孙尔淮《水调歌头》:“看取玉壶天地,何处有瀛洲?”


【典源】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,其中无底,名曰归墟。八絃九野之水,天汉之流,莫不注之,而无增无减焉。其中有五山焉: 一曰岱屿、二曰员峤、三曰方壶、四曰瀛洲、五曰蓬莱。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,其顶平处九千里。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,以为邻居焉。其上台观皆金玉,其上禽兽皆纯缟。珠玕之树皆丛生,华实皆有滋味,食之皆不老不死。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,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,不可数焉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自威、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传在渤海中,去人不远; 患且至,则船风引而去。盖尝有至者,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。其物禽兽尽白,而黄金银为宫阙。未至,望之如云; 及到,三神山反居水下。临之,风辄引去,终莫能至云。”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一:“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则方丈也; 二曰蓬壶,则蓬莱也;三曰瀛壶,则瀛洲也。形如壶器。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,皆如工制,犹华山之似削成。”

【今译】 传说渤海之东几亿万里远,有巨沟壑,深得无底,名为归墟。天下四面八方的水,都流入此处,而里面的水也不见增加减少。其中有五座神山,分别名为岱屿、员峤、方壶、瀛洲、蓬莱。高下有三万里,山顶有九千里,上面有楼台殿阁都是用金银珠玉建造,禽兽的毛羽都是雪白的。到处长着珠玉之树,结的果实吃了都能长生不老。上面住的都是仙圣之人,在空中飞行往来。有人驾船想接近神山,等快到了神山反在水下,有风来将船吹走,终究不能到。五神山都没有根与底相连,天帝派了十五只巨鳌来负载它们,轮为三班,六万年一换。参见《龙伯钓鳌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海中仙境或人间胜境; 也用以指海岛。

【典形】 鳌驾蓬莱、方蓬、方壶、方丈、海上三山、壶峤、蓬岛、蓬壶、蓬莱、蓬莱银阙、蓬山、蓬瀛、三岛、三壶、三山、三山海底、五山、瀛岛、瀛洲、员峤、员阙、三岛十洲、巨鳌冠山、鳌岭、鳌山、三山白银阙、海底觅仙人、蓬莱仙馆、银阙尚沉、蓬莱岛、神山、蓬莱入海底、蓬莱宫。

【示例】

〔鳌驾蓬莱〕 元·乔吉《折桂令·登姑苏台》:“鹏俯苍冥,蜃横城市,鳌驾蓬莱。”

〔方蓬〕 唐·李白《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》:“寄言息夫子,岁晚陟方蓬。”

〔方壶〕 唐·李白 《赠张相镐》之二:“灭虏不言功,飘然陟方壶。”

〔方丈〕 唐·杜甫 《奉赠太常张卿垍》:“方丈三韩外,昆仑万国西。”

〔海上三山〕 金·元好问《木兰花慢》:“记海上三山、云中双阙,当日南城。”

〔壶峤〕 清·黄景仁《尧母庙》:“都山望尧山,离立若壶峤。”

〔蓬岛〕 宋·张元干《永遇乐·为洛滨横山作》:“揽浮丘,飘飘衣袂,相与似游蓬岛。”

〔蓬壶〕 宋·刘辰翁《泌园春》:“芳草迷津,飞花拥道,小为蓬壶借百年。”

〔蓬莱〕 唐·李白《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》:“九重出入生光辉,东求蓬莱复西归。”

〔蓬莱银阙〕 宋·杨亿《汉武》:“蓬莱银阙浪漫漫,弱水回风欲到难。”

〔蓬山〕 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”

〔蓬瀛〕 宋·梅尧臣 《次韵答黄介夫》:“神仙多羽翼,一一飞蓬瀛。”

〔三岛〕 唐·李商隐《牡丹》:“鸾凤戏三岛,神仙居十洲。”

〔三壶〕 宋·苏轼 《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》:“独秀江南知有意,要三二别四三壶。”

〔三山〕 宋·苏轼《寓居合江楼》“三山咫尺不归去,一杯付与罗浮春。”

〔三山海底〕 唐·刘复《长歌行》,“三山海底无见期,百龄世间莫虚弃。”

〔五山〕 元·萨都拉《汉官早春曲》:“鞭却灵鳌驾五山,芙蓉夜暖光阑干。”

〔瀛岛〕 宋·吕同老《天香·龙涎香》:“冰片熔肌,水沉换骨,蜿蜒梦断瀛岛。”

〔瀛洲〕 清·孙尔淮《水调歌头》:“看取玉壶天地,何处有瀛洲?”

〔员峤〕 元·揭傒斯《寄题张尊师壶州道院》:“安期羡门共来往,员峤方壶相荡浮。”

〔员阙〕 明·陈子龙《仲夏直在掖门》:“轻云过员阙,凤吹闻清虚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紫当拾

    同“青紫拾芥”。唐孟郊《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》诗:“松萝虽可居,青紫终当拾。”

  • 声泪俱下

    一边说,一边哭。形容非常悲痛。王彬,字世儒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王导从弟。西晋末,中原大乱,随其兄王廙渡江南下,以司马睿荐为典兵参军,不久升为前将军。苏峻之乱平后,迁尚书右仆射,赐爵关内侯,卒于

  • 调羹鼎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喻治理政事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仗策渡江》:“囊中黄石包玄妙,腰下青萍射斗牛。调羹鼎,济川舟,云龙风虎岂难投。”【词语调羹鼎】   汉语大词典:调羹鼎

  • 怀山襄陵

    同“怀襄”。前蜀杜光庭《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》:“流金烁石,汤德弥光;怀山襄陵,尧风益扇。”清王韬《中国自有常尊》:“有识者观之,不过如洪水之怀山襄陵,猛兽之咆哮击扑而已。”并列 指洪水汹涌奔腾直上

  • 何怙

    源见“怙恃”。借指丧父。宋范仲淹《求追赠考妣状》:“窃念臣襁褓之中,已丁何怙,鞠养在母,慈爱过人。”【词语何怙】   汉语大词典:何怙

  • 八行书

    同“八行”。北齐邢邵《齐韦道逊晚春宴》诗:“谁能千里外,独寄八行书?”【词语八行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八行书

  • 面团团

    唐 刘?《隋唐嘉话》卷中:“太宗宴近臣,戏以嘲谑,赵公无忌嘲欧阳率更曰:‘耸髆成山字,埋肩不出头。谁家麟阁上,画此一猕猴?’询应声云:‘缩头连背暖,俒裆畏肚寒。只由心溷溷,所以面团团。’”唐刘肃《大唐

  • 世质民淳

    质:朴实。淳:厚。 世风朴实,民情淳厚。语出南朝.梁.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式观元始,眇觌玄风,冬穴夏巢之时,茹毛饮血之世,世质民淳,斯文未作。”《资治通鉴.梁纪.武帝天监八年》:“又如管夷吾所说七十二

  • 梁坏

    同“梁崩哲萎”。宋黄庭坚《韩献肃公挽诗》之一:“梁坏吾安仰,人亡道固臞。”【词语梁坏】   汉语大词典:梁坏

  • 埋轮破柱

    源见“张纲埋轮”、“李膺破柱”。称刚正不阿,不畏权贵。唐元稹《裴注侍御史制》:“是以秦 汉以降,御史府莫不用刚果劲正之士以维持纪纲。季代而还,埋轮破柱之徒,绝不复出,朕甚异焉。”并列 比喻刚正不阿、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