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
见〔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〕。
其他 要想不让别人知道,除非自己不做不说。比喻只要作了坏事,终究是要暴露的。语本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”《三侠五义》71回:“俗言:‘~。’那日倪太公得了此子,早已有人知道。”△多用于描写提醒规劝。也作“若要不闻,除非莫言”、“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”。
【词语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】 成语: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汉语词典: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
见〔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〕。
其他 要想不让别人知道,除非自己不做不说。比喻只要作了坏事,终究是要暴露的。语本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”《三侠五义》71回:“俗言:‘~。’那日倪太公得了此子,早已有人知道。”△多用于描写提醒规劝。也作“若要不闻,除非莫言”、“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”。
《诗.大雅.下武》:“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朱熹集传:“绳,继;武,迹。言武王之道,昭明如此,来世能继其迹。”后因以“绳武”为继承祖先业迹之典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种植》:“我欲绳武而不能,以著述永年而
《书.舜典》:“帝乃殂落,百姓如丧考妣,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孔传:“遏,绝;密,静也。”后因以“遏密”指帝王等死后停止举乐。宋王安石《知人》:“晋王 广求为冢嗣,管弦遏密,尘埃被之,陪扆未几,而声色
同“商羊舞”。宋孔武仲《江豚诗》:“乌鹊知风,商羊识雨。”
残客:剩下来的客人。南朝梁张缵(zuǎn纂)与何敬容不和。敬容当权,宾客很多,其中有的去拜访张缵,张缵总是加以回绝,他说:“我不能接待何敬容剩余的客人!”张缵(约498-548年)字伯绪。方城(今河南
丹书:用朱砂写成红色的字。铁契:用铁板制成的契券。古时帝王颁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特权的证件。前206年,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,分封功臣,上者封王,次者封侯。把丹书铁契发给王侯及功臣,世代保持
源见“白云心”。喻归隐。宋吴潜《满江红.和吕居仁侍郎东里先生韵》词:“朝暮景、清风当户,白云藏屋。”
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谓不受重视或待客不丰、生活贫困。宋杨万里《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》:“雨里短檠头似雪,客间长铗食无鱼。”清曹寅《饮椿下》诗:“前时旧宾客,恒叹食无鱼。”【词语食无鱼】 汉语大词典
源见“鸡鸣狗盗”。指贡献出卑微小技。唐顾云《上右司袁郎中启》:“岂可使鸡鸣函谷,只美冯谖;龙跃天衢,独传文举。”
源见“徐妃半面妆”。用以咏花。宋史达祖《夜合花》词:“早春窥,酥雨池塘。向销凝里,梅开半面,情满徐妆。”【词语徐妆】 汉语大词典:徐妆
《三国志.魏书.荀彧传》:“荀彧字文若,颍川颍阴人也。祖父淑,字季和,朗陵令。当汉顺、桓之间,知名当世。有子八人,号曰八龙。彧父绲,济南相。叔父爽,司空。彧年少时,南阳河颙异之,曰:‘王佐才也。’”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