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绨袍惠”。喻指贫寒落魄之人。清吴绮《水调歌头.别其年》词:“贫孺子,寒范叔,漫求怜。丈夫豪气,自应举步有云烟。”
《史记.仲尼弟子传》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遇,此指遭遇。子夏曾在西河任教,为魏文侯之师。不幸儿子死了,他悲痛哭瞎了眼睛。后用为丧子之典。唐.顾况《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》
《韩非子.难势》:“故《周书》曰:‘毋为虎傅翼,将飞入邑,择人而食之。’”按,《周书》语见《逸周书.寤做解》。《三国志.魏书.张既传》:“既曰:‘唯(曲)光等造反,郡人未必悉同。若便以军临之,吏民羌胡
《梁书.侯景传》:“(景)自篡立之后,时著白沙帽,而尚披青袍。……普通(梁武帝萧衍年号)中,童谣曰:‘青丝白马寿阳来’,后景果乘白马,兵皆青衣。”南朝梁时,北方降将侯景叛梁自立。他骑白马,他的士兵皆穿
同“鲁二生”。清谭嗣同《咏史》之一:“遐哉鲁两生,韬修谢干羽。”【词语鲁两生】 汉语大词典:鲁两生
重:庄重。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。 旧时强调做人要仪态端庄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元.乔孟符《金钱记》三折:“你是个读书人,检书册与圣人对面,便好道君子不重则不威,枉了
《汉书.翟方进传》:“宗室之俊有四百人,民献仪九万夫。”民之仪谓贤人。旧以“献仪”比喻进贤。【词语献仪】 汉语大词典:献仪
同“丧家之狗”。南朝 梁沈约《辩圣论》:“或以为东家丘,或以为丧家犬。”此即指孔子。【词语丧家犬】 汉语大词典:丧家犬
同“待王弘”。清吴嘉纪《立冬前一日过施弢若别墅看菊》诗:“田间嗜饮陶元亮,发兴还应待白衣。”
见“恺悌君子”。李国文《花园街五号》:“他实在又可算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~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