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罪合万死

罪合万死

罪行严重到该判一万次死刑,形容罪大恶极。本北魏房伯玉的自责之词。房伯玉,字不载,清河(今河北故城)人,曾被弟叔玉株连迁徙北方,后叛,作了萧鸾的南阳太守。高祖南伐,令人向伯玉宣诏道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主。此小城岂足抗王威,封侯胙(zuò,古代祭祀时供的肉)土,就在俯仰之间。”伯玉用“君臣之道,不敢听命”的言词婉拒。高祖又派人道:“不能对前君建忠,却为逆竖持节,是你的罪过之一;伤我部伍,你的罪过之二;今不顺王命,不自缚请罪,你的罪过之三。朕多则一年,中则百日,少则三旬,必克;彼时你悔之无及。”伯玉答道:“此是边戍常事,陛下不得垂责。”后高祖破城,伯玉自缚而降,高祖说:“你的罪,理应不赦。”伯玉说:“臣家百口都在南方,以至抗拒王命,罪该万死。然愿向陛下乞活命。”高祖拒绝道:“人知机得福,反之受祸。若准你投降,什么人才有罪呢!”然终因爱将房思安频频为他涕泣着求情,宽恕了他。亦作罪该万死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43《房伯玉传》973、974页:“及克宛,伯玉面缚而降。高祖引见伯玉并其参佐二百人,诏伯玉曰:‘朕承天驭宇,方欲清一寰域,卿蕞(zuì最,很小的样子)尔小戍,敢拒六师,卿之愆(qiān千,罪过)罪,理在不赦。’伯玉对曰:‘臣既小人,备荷驱使,缘百口在南,致拒皇略,罪合万死。’高祖曰:‘凡立忠抱节,皆应有所至。若奉逆君,守迷节,古人所不为。卿何得事逆贼萧鸾,自贻(yí疑,遗留)伊谴!’伯玉对曰:‘臣愚痴晚悟,罪合万斩,今遭陛下,愿乞生命。’高祖曰:‘凡人惟有两途:知机获福,背机受祸。劳我王师,弥历岁月,如此为降,何人有罪!且朕前遣舍人公孙延景城西共卿语云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。”卿答云:“在此不在彼。”天道攸远,变化无方,卿宁知今日在此不在彼乎?’伯玉乞命而已,更无所言。高祖以思安频为伯玉泣请,故特宥(yòu佑,饶恕)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97回:“孙安纳头便拜道:‘孙某抗拒大兵,罪该万死。’”


【词语罪合万死】  成语:罪合万死

猜你喜欢

  • 鲸吼

    源见“蒲牢”。比喻钟声洪亮。宋陆游《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铭》诗:“劫火不能坏鸿钟,雷震鲸吼声隆隆。”【词语鲸吼】   汉语大词典:鲸吼

  • 如皋雉

    同“如皋射雉”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闻得罗敷未有夫,支机肯许问津无?他年得射如皋雉,珍重今朝仆射姑。”【词语如皋雉】   汉语大词典:如皋雉

  • 子光瘖,啬夫喋

    《新唐书.王绩传》:“仲长子光者,亦隐者也。无妻子,结庐北渚,凡三十年,非其力不食。绩爱其真,徙与相近。子光瘖,未尝交语,与对酌酒,欢甚。”子光虽然不能说话,但其品德十分高尚,王绩愿意和他接近,对坐饮

  • 树犹如此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桓公(桓温)北征,经金城,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,慨然曰:‘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’攀枝折条,泫然流泪。”桓温北征,见到从前栽种的柳树已经成长,睹木思人,便油然产生了“老之将至”

  • 畏影而走

    《庄子.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,而迹愈多;走愈疾,而影不离身。自以为尚迟,疾走不休,绝力而死。不知处阴以休影,处静以息迹,愚亦甚矣。”寓言中的蠢人为了摆脱自己的身影和脚印,拼命奔跑

  • 紫薇花

    唐.白居易《长庆集》十九《紫薇花》诗:“独坐黄昏谁是伴?紫薇花对紫薇郎。”唐开元元年(公元七一三年)改中书省为紫微省,中书令为紫微令,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。取天文紫微垣为义。於省中植紫薇花,故又有紫薇省

  • 不肯过江东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舣(音yǐ,整船靠岸)船待,谓项王曰:‘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’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

  • 疏受辞荣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称誉人功遂身退,及时归隐。唐李绅《肥河维舟阻冻祗待敕命》诗之二:“淮阳效理空多病,疏受辞荣岂恋班。”

  • 气涌如山

   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。吴大帝孙权嘉禾元年(232年),辽东太守公孙渊遣使称臣,并献上貂、马为礼物。孙权大喜,赐与爵位。第二年孙权派太常张弥,执金吾许晏、将军贺达等人率兵一万,带着珍贵礼物护送使臣回辽东。举

  • 灼见真知

    同“真知灼见”。正确透彻的见解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.吏治下》:“平素具有灼见真知,临时乃能因材器使。”见“真知灼见”。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:“平素具有~,临时乃能因材器使。”【词语灼见真知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