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绝裾而去”。谓义别慈母赴国难。清 沈自晋《梁州序.为袁君重其题霜哺篇》套曲:“漫道绝裾辞母,掷笔封侯,岂是君身事?”
同“伏波标柱”。唐李白《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》:“灿星臣而增辉,挂文字而不灭。虽汉家金茎,伏波铜柱,拟兹陋矣。”清宋琬《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》:“金穿石泐陵谷徙,我公之功不与伏波铜柱同尘埋。”
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。明代赋役繁苛,人民负担极为沉重,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。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,到世宗嘉靖时期,南北都试行新法,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。主要为简化税制,先将赋和役分别
同“公孙牧豕”。公孙弘封平津侯,故称。宋黄庭坚《次韵杨明叔见饯》诗:“平津善牧豕,佽飞能斩蛟。”
同“解民倒悬”。鲁迅《花边文学.倒提》:“我们从古典里,听熟了仁人义士,来解倒悬的胡说了,直到现在,还不免总在想从天上或什么高处远处掉下一点恩典来。”【词语解倒悬】 汉语大词典:解倒悬
唐.李商隐《韩冬郎即席为诗……兼呈畏之员外》诗之一:“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。”(《李义山诗集》卷六)参见宋.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六十五《韩偓》。李商隐写诗赞美“冬郎”即韩偓的诗写得超过其父韩
原意是指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则致力于自身的道德修养。后则泛指不闻不问周围事物,而孤芳自赏。孟子对宋句践说,你喜欢到各国去游说吗?我告诉你关于游说应取的态度。人家了解你,要悠闲自得,人家不理解你
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语言。 古人认为把“道德品质”与“语言”相比较,前者是主要的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’”《二程语录》卷一一:“人见六经,便以为圣人亦
《诗经.凯风序》:“卫之淫风流行,虽有七子之母,犹不能安其室。”郑玄笺:“不安其室,欲去嫁也。”后遂用为已婚妇女思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古人二十而嫁,养到第七个儿子,又长
同“钧天广乐”。《海录碎事.音乐》引王禹玉《考制科》诗:“通宵客梦闻钧吹,几日朝衣滞御霜。”【词语钧吹】 汉语大词典:钧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