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管窥蠡测

管窥蠡测

庄子.秋水》:“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辩,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!”汉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筳撞钟,岂能通其条贯、考其文理、发其音声哉?”后因以“管窥蠡测”比喻眼界狭小,见识短浅。明张纶林泉随笔》:“一耳目之管窥蠡测,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。”


并列 从竹管里看天,用瓢量海水。比喻对事物观察了解狭窄片面。语本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。”《红楼梦》36回:“我昨儿晚上的话,竟说错了,怪不得老爷说我是‘~’!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肤浅。→管中窥天 管窥蛙见 管窥之见 也作“管蠡窥测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辩,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!”《文选·东方朔〈答客难〉》:“语曰: 以筦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”

【今译】 从竹管里看天,只能看见天的很小一部分。用瓢来测量海水,也只能舀起海水的极少一部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见识狭隘、浅陋; 或形容浅薄无法理解高深。

【典形】 测海、测海窥天、持蠡测海、管蠡、窥管、窥天、蠡测、以管窥天、酌蠡水、以蠡酌海、测蠡、测管蠡、管窥。

【示例】

〔测海〕 宋·陆海《秋夜读书示儿子》:“持蠡欲测海,遽复迫老死。”

〔测海窥天〕 唐·王维《能禅师碑》:“香饭未消,弊衣仍覆; 皆曰升堂入室,测海窥天。”

〔持蠡测海〕 唐·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》:“谬持蠡测海,况挹酒如渑。”

〔管蠡〕 明·唐寅《怡古歌》:“君之此志无人识,我将管蠡聊窥测。”

〔窥管〕 清·唐孙华《寿王冰庵太守》:“末学聊窥管,洪波漫测蠡。”

〔窥天〕 唐·李乂《奉和幸三会寺应制》:“小臣叨下列,持管谬窥天。”

〔蠡测〕 唐·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》:“典籍将蠡测,文章若管窥。”

〔以管窥天〕 北周·庾信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酌海,盛德形容,岂陈梗概?”

〔酌蠡水〕 宋·李清照《词论》:“真如酌蠡水于大海,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。”


【词语管窥蠡测】  成语:管窥蠡测汉语词典:管窥蠡测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思才藻

    源见“八斗才”。称誉文才出众之士。清宋琬《满江红.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》词之六:“况陈思、才藻气如虹,诗堪饷。”

  • 桃李蹊

    源见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比喻吸引众人趋附的地方。唐杜甫《水宿遣兴奉呈群公》诗:“嶷嶷瑚琏器,阴阴桃李蹊。”【词语桃李蹊】   汉语大词典:桃李蹊

  • 郦其被烹

    《史记.郦生列传》:“淮阳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,乃夜度兵平原袭齐。齐王田广闻汉兵至,以为郦生卖己,乃曰:‘汝能止汉军,我活汝;不然,我将烹汝!’郦生曰:‘举大事不细谨,盛德不辞让。而公不为若更言!

  • 斗山

    源见“泰山北斗”。喻指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为众所敬仰的人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开阁》:“老相公斗山在望,鼎鼐久调。”明张居正《和答龙湖阁老舟中见示》:“海内几年公辅望,士林今日斗山情。”【词语斗山】   汉

  • 巨川舟

    比喻朝廷大臣。唐李义《哭仆射鄂公杨再思》诗: “方崇大厦栋,忽逝巨川舟。” 参见:○舟楫济川

  • 黄宪万顷

    源见“叔度陂湖”。指人的器宇胸襟宏伟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王允千里,黄宪万顷。”

  • 商梦怀人

    源见“拔才岩穴”。谓圣主求贤心切。宋苏轼《贺青州陈龙图启》:“汉恩予告,暂优三最之勤;商梦怀人,方徯巨川之济。”【词语商梦怀人】  成语:商梦怀人汉语大词典:商梦怀人

  • 潘赋登山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三晋.潘安仁(岳)《秋兴赋》:“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,远行有羁旅之愤;临川感流以叹逝兮,登山怀远而悼近。”西晋文人潘安仁(岳)曾作《秋兴赋》寄寓登山怀远的悲伤心情。后以“潘赋登山”喻咏伤愁思

  • 三沐三薰

    形容敬重、礼待。宋李清照《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》: “再见江山, 依旧一瓶一钵; 重归畎亩,更须三沐三薰,” 参见:○三浴三薰见“三衅三浴”。宋·李清照《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》:“再见江山,依旧一瓶一钵;

  • 蜩螗羹沸

    见“蜩螗沸羹”。梁启超《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》:“虽中原逐鹿,刘兴项仆,~,而彼一无所闻焉。”【词语蜩螗羹沸】  成语:蜩螗羹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