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窥宋

窥宋

战国.楚.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天下之佳人,莫若楚国;楚国之丽者,莫若臣里;臣里之美者,莫若臣东家之子。东家之子,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,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,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。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,至今未许也。”

邻女登墙“窥宋”是宋玉假托之词,与登徒子好色作为对比:登徒子好色,其妻丑陋,而登徒子犹爱之不舍;宋玉自言不好色,即使东邻美女偷看他三年,宋仍无动于心。后以“窥宋”为女子爱慕追求男子的典故。

唐女道士鱼玄机《寄李亿员外》诗:“自能窥宋玉,何必恨王昌。”


女子思慕,有意于男子谓之 “窥宋”。

“宋”为一姓,为什么说 “窥宋”而不是窥 “刘”、窥 “王”呢?

原来,这里的 “宋”指战国时期的一个文人宋玉,他写过一篇《登徒子好色赋》,说是天下的佳丽都美不过他东邻的那位女子: “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总之,那女子的一切都恰到好处。如果嫣然一笑,则令人魂牵梦绕,情不可禁。可是,如此美女,却登墙窥看了他三年时间,至今还未嫁人。

这篇赋文很有名,流传至今。由于此文写了如上之事,后世遂以“窥宋”表示女悦于男之意。赋文写的是登徒子好色,因此好色男子的代语便是 “登徒子”。女性有意于男性,汉语尚无一个俗成的词语来表达,“窥宋”一语可算是比较接近实质的女子思慕男子的语典。《诗经》里,女子的怀春之思是以早晨未食而有饥意作比来表达的:“未见君子,惄 ( nì) 如调饥。”传: “惄,饥意也。调,朝 ( zhāo)也。”笺: “惄,思也。未见君子之时,如朝饥之思食。”( 《周南·汝坟》) 至于 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”( 《王风·采葛》) ,亦是一种比喻之辞,则指男女双方之思慕、眷恋而言。

窥宋”一作 “窥玉”。《古今小说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》: “邻女乍荫窥玉意,文君早乱听琴心。”即用其典。


【词语窥宋】   汉语词典:窥宋

猜你喜欢

  • 倒冠落佩

    去掉官场正服的打扮。指弃官归隐。唐代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若予者则为何如?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并列 脱下官帽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归隐。宋·苏轼《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》:“但当

  • 二名不偏讳

    二名:指两个字的名字。偏:单个。 按照古代避讳的礼俗,对尊长的双字名,不可两字同说,但两字分说可以不避。这叫“二名不偏讳”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二名不偏讳”。郑玄注:“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。孔子之

  • 隋卞

    同“隋和”。卞,卞和。晋陆云《赠顾彦先》诗之一:“光莹之伟,隋 卞同珍。”【词语隋卞】   汉语大词典:隋卞

  • 蟠桃

    源见“王母蟠桃”。神话中的仙桃。多用于祝寿。宋 程节斋《木兰花.寿丈母》词:“瑶池开宴后,问甚处,赋蟠桃。”【词语蟠桃】   汉语大词典:蟠桃

  • 水妃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洛水之神宓妃。泛指恋人。宋 赵子发《阮郎归》词:“水妃去后泪痕干,天风吹珮兰。”【词语水妃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妃

  • 潘杨

    同“潘杨之睦”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林卿得女》词:“好逑不数潘 杨,占梦者曾言大秤量。”【词语潘杨】   汉语大词典:潘杨

  • 秦树封

    同“秦封大夫”。明高启《病柏联句》:“敢要秦树封,孰效禹梅锁?”

  • 两脚之讥

    《新唐书.杨再思传》载:杨再思,郑州 原武人,为人佞而智。为宰相十余年,阿匼取容,无所荐达。人主所不喜,毁之;所善,誉之。为时人所鄙视。“左补阙戴令言赋《两脚狐》以讥之”。后用为嘲讽谄媚无耻之徒的典故

  • 秋水伊人

    《诗.秦风.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后以“秋水伊人”谓对景怀人。《雪鸿轩尺牍.答许葭村》:“登高望远,极目苍凉,正切秋水伊人之想。”其他 对秋水而思念那人。语本《诗经·秦风

  • 凿坯

    同“凿坏而遁”。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尔乃窟室徘徊,聊同凿坯。”坯,同“坏”。【词语凿坯】   汉语大词典:凿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