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尺竿头

百尺竿头

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卷上:“教坊有王大娘者,善戴百尺竿,竿上施木山,状瀛洲、方丈,令小儿持绛节,出入于其间,歌舞不辍……”

后因以“百尺竿头”喻空中杂技,如宋.晏殊《题咏上竿伎》:“百尺竿头褭褭身(褭,音niǎo,柔弱摇曳的样子),足腾振挂骇旁人。”又用以形容旗帜,如唐.李商隐《咏史》:“北湖南埭(音dài,土坝)水漫漫,一片降旗百尺竿。”又喻船桅竿,如唐.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”又引申喻居高位,如宋.陈从易《贺王钦若罢相帅》诗:“千重浪里平安过,百尺竿头稳下来。”又因诗僧招贤有“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(参见《五灯会元.长沙景岑禅师》)之句,世人遂用以喻已有成就,但仍须更进一步,如元.张养浩《折桂令》曲:“功名百尺竿头,自古及今,有几个干休。”


偏正 ①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。宋·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中:“旧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(晏殊)《题咏上竿伎》一诗云:‘~袅袅身,足腾跟挂骇旁人。’”△用于指物方面。②比喻非常高的官位和功名。元·张养浩《折桂令》:“功名~,自古及今,有几个干休。”△多用于功名方面。③比喻学问、事业有极高的成就。夏衍《文艺与体育的因缘》:“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~,日新月异。”△多用于事业方面。④比喻道行达到非常高的境界。宋·普济《五灯会元·径山杲禅师法嗣·天童净全禅师》:“~须进步,十方世界现全身。”△多用于佛教方面。也作“更进一竿”。


【词语百尺竿头】  成语:百尺竿头汉语词典:百尺竿头

猜你喜欢

  • 折胶堕指

    源见“折胶”。极言天气寒冷。宋苏轼《磨衲赞》:“折胶堕指,此衲不寒;烁石流金,此衲不热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.曝日》:“《冬日初出铭》曰:‘折胶堕指,梦想负背。’”并列 折,断;胶,胫骨,指脚;堕,掉、

  • 昴降

    《春秋纬.佐助期》:“汉相萧何,长七尺八寸,昴星精,生耳参漏,月角大形。”(据《初学记》卷一引)传说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是天上昴星降生。故后以此歌颂显贵上应天上星宿之典。劉,即简化字“刘”。唐.违庄《饶

  • 千年化鹤还

    同“千岁鹤归”。宋陆游《秋晚书怀》诗:“中夜饭牛初上阪,千年化鹤复还乡。”

  • 抚髀

    同“抚髀生肉”。明高启《荆门壮士歌》:“三抚髀,壮士起,剑风骚劳发上指。”陈去病《出塞望蒙古》诗:“发箧仍自缄,抚髀徒悲呻。”【词语抚髀】   汉语大词典:抚髀

  • 三日烧不热

    源见“美玉经三火”。形容人美好坚贞的品质。唐白居易《答友问》诗:“良玉同其中,三日烧不热。”

  • 临渊结网

    源见“临河羡鱼”。比喻平时不作准备,事到临头才采取行动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游仙》:“霎时间石火冰寒,早办个凤想仙缘。休等待临渊结网,只落得月缺花残。”连动 到了池边准备捕鱼,才来织鱼网。比喻事先不做准备

  • 往者不谏,来者可追

    《论语.微子》(卷九)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,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”楚国的隐士接舆唱歌劝孔子放弃从政的愿望,过去追求仕途已不可挽回,往后纠正

  • 马慵立仗

    源见“立仗马”。比喻尸位素餐者不敢言事。宋陆游《感惜》诗:“马慵立仗宁辞斥,兰偶当门敢怨锄。”【词语马慵立仗】  成语:马慵立仗汉语大词典:马慵立仗

  • 马当山下风

    同“马当风”。清宋琬《寄怀周伯衡宪副》诗:“安得马当山下风,共看匡庐千尺水。”

  • 陶朱公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而叹曰:“计然(范蠡之师,著有《万物录》)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于国,五欲用之家。’乃乘扁舟浮于江湖,变名易姓,适齐为鸱夷子皮,之陶(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