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瓮间毕卓

瓮间毕卓

同“瓮间吏部”。宋苏轼《白鹤峰新居欲成》诗之二:“瓮间毕卓防偷酒,壁后匡衡不点灯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七五八引晋·王隐《晋书》 曰:“毕卓为吏部郎,性嗜酒。比舍郎酒熟,卓因醉,夜至其瓮间盗饮之,为掌酒者所缚,旦视之,乃毕吏部也。”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“毕茂世云”条注引南朝宋·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曰:“毕卓字茂世,新蔡人。……太兴末,为吏部郎,尝饮酒废职。比舍郎酿酒熟,卓因醉,夜至其瓮间取饮之。主者谓是盗,执而缚之。知为吏部也,释之。卓遂引主人燕瓮侧,取醉而去。”《晋书·毕卓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毕卓字茂世,性嗜酒,任吏部郎官。邻舍郎官酿酒熟,毕卓乘醉,夜间到瓮边去偷饮,被管酒人捉住捆起来。天明才发现原来是毕吏部,放开他。毕卓又与主人在瓮边大饮,喝醉才走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好饮嗜酒,狂放不拘礼俗。

【典形】 抱瓮、毕卓盗窃、扶毕卓、吏部开瓮、吏部眠、偷醅毕卓、卧瓮、瓮边吏部、瓮间毕卓、瓮间眠、瓮眠、卓眠瓮、毕卓眠、瓮中毕叟、瓮间倾一卮、缚著瓮边、缚拼毕卓、瓮间吏部、吏部多醉、瓮边捉、卧瓮人、防吏部、卧瓮间。

【示例】

〔抱瓮〕 宋·苏轼《成伯家宴造坐无由》:“隔篱不唤邻翁饮,抱瓮须防吏部来。”

〔毕卓盗窃〕 宋·苏轼《谢苏自之惠酒》:“景山沉迷阮籍傲,毕卓盗窃刘伶颠。”

〔扶毕卓〕 北周·庾信《答王司空饷酒》:“未能扶毕卓,犹足舞王戎。”

〔吏部开瓮〕唐·包佶《同李吏部伏日口号》:“吏部还开瓮,殷勤二客情。”

〔吏部眠〕 唐·杜甫《游子》:“厌就成都卜,休为吏部眠。”

〔偷醅毕卓〕 明·徐渭《九流》:“偷醅毕卓生为酒,辟谷张良死在留。”

〔卧瓮〕 唐·白居易《和新楼北园偶集》:“卧瓮鄙毕卓,落帽嗤孟嘉。”

〔瓮边吏部〕 宋·黄庭坚《送酒与毕大夫》:“瓮边吏部应欢喜,殊胜平原老督邮。”

〔瓮间毕卓〕 宋·苏轼《白鹤峰新居欲成》之二:“瓮间毕卓防偷酒,壁后匡衡不点灯。”

〔瓮间眠〕 唐·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》:“瓮间眠太率,床下隐何卑!”

〔瓮眠〕 唐·元稹 《饮致用神曲酒》:“瓮眠思毕卓,糟藉忆刘伶。”

〔卓眠瓮〕 清·朱彝尊《题颜司勋写照》:“爽若楷照玉,诞异卓眠瓮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妻嫂笑

    谓被亲人嘲讽。唐沈亚之《送庞子肃》诗: “三年游宦也迷津,马困长安九陌尘。都作无成不归去,古来妻嫂笑苏秦。” 参见:○貂裘敝

  • 鱼龙夜

    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一:“水落鱼龙夜。”杜修可注引《水经注》:“鱼龙以秋日为夜。龙秋分而降,蛰寝于渊,故以秋日为夜也。”后因以“鱼龙夜”指秋日。金元好问《横波亭》诗:“疏星淡月鱼龙夜,老木清霜鸿雁秋。

  • 锥脱囊中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喻才能显露。清查慎行《邯郸怀古》诗:“符来袖里围方解,锥脱囊中事竟成。”

  • 批逆鳞

    同“犯鳞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论说》:“虽批逆鳞,而功成计合,此上书之善说也。”【词语批逆鳞】  成语:批逆鳞汉语大词典:批逆鳞

  • 鹿啣花

    宋.刘斧《青琐高议.鹿啣牡丹》:“宫中牡丹品最上者御衣黄,次曰甘草黄,次曰建安黄。次皆红紫,各有佳名,终不出三花之上。他日宫中贡一尺黄,乃山民王文仲所接也。花面一尺,高数寸,只开一朵,绛帏笼护之。帝未

  • 得意而忘言,得鱼而忘筌

    筌( ㄑㄩㄢˊ quán ):也作“荃”,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工具。 原指领会了微妙的义理,表达它的语言可以忘掉;鱼捕到了手,渔具也可以忘掉。 意谓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,但毕竟只是手段,而领会精神实

  • 开到荼䕷花事了

    荼䕷:植物名。亦作“酴醾”。落叶灌木。初夏时开白花,可供观赏。 待到荼䕷开花时,百花凋谢,春色已阑了。语出宋.王淇《春暮游小园》:“一从梅粉褪残妆,涂抹新红上海棠。开到荼䕷花事了,丝丝天棘出莓墙。”

  • 下帷

    《史记.儒林列传.董仲舒传》:“董仲舒,广川人也。以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,或莫见其面,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,其精如此。”西汉董仲舒教授弟子时,经常把帷幕放下来,以使

  • 焚琴煮鹤

    同“烧琴煮鹤”。宋洪适《满江红》词:“吹竹弹丝谁不爱,焚琴煮鹤人何肯?”并列 把琴当柴烧,把鹤煮了吃,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。宋·洪迈《满江红》:“吹竹弹丝谁不爱,~人何肯?”△多用于人糟蹋好东西。→大煞

  • 事与心违

    同“事与愿违”。宋 欧阳修《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》诗:“貌先年老因忧国,事与心违始乞身。”清 陈维崧《金菊对芙蓉.姜学在扫墓归过访》词:“相逢暗惹平生恨,西州路,事与心违。”见“事与愿违”。宋·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