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狗烹弓藏

狗烹弓藏

指范蠡(lǐ理)辅越兴国之后而离去,他写信给文种说:好弓将要收藏,猎狗将要烹吃。劝文种离开越王。后以此典比喻贤臣良将辅助帝王建立功业后,反而遭受猜忌或杀害之不公正待遇。范蠡,字少伯,楚国宛(今河南南阳县)人。越王被吴王打败时,范蠡曾赴吴国为人质二年。回越国后,助越王句(gōu勾)践刻苦图强,灭亡吴国。他后游齐国,称鸱夷子皮。到陶(今山东定陶西北),改名陶朱公,以经商致富。范蠡观察了越王为人,认为越国不可久留。范蠡于是离开越国。他从齐国写信给大夫文种说:“飞鸟射杀完了,好弓被收藏起来;狡猾的兔子被猎取光了,猎狗被煮了吃掉。越王句践为人颈脖子长得很长,嘴尖得和鸟嘴一样。可以和他共处患难,不可以和他同享安乐。您为什么不离开呢?”文种接到信,自称有病不再上朝。有人进谗言,说文种将要谋反,越王句践就赐给文种一把宝剑说:“您教给我进攻吴国的七条计策,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,还有四条计策在您那里,您给我跟随死去的先王去,试验那些计策吧。”文种只得自杀了。此典又作“高鸟废良弓”、“叹良弓”、“高鸟尽”、“鸟尽弓藏”、“高鸟良弓”、“弓藏”、“藏弓”、“藏弓烹狗”、“走狗烹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41《越王句践世家》1746、1747页:“范蠡遂去,自齐遗(wèi位,给)大夫种(文种,越国大夫)书曰:‘蜚(fēi非,通“飞”)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(猎狗)烹,越王为人长颈鸟喙(hùi惠,嘴尖似鸟),可与共患难(艰苦危险处境)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?’种见书,称病不朝。人或谗种且作乱,越王乃赐种剑曰:‘子教寡人伐吴七术,寡人用其三而败吴,其四在子,子为我从先王(已死去之国王)试之。’种遂自杀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陶潜《饮酒》:“觉悟当念还,鸟尽废良弓。” 唐·刘禹锡《韩信庙》:“将略兵机命世雄,苍黄钟室叹良弓。” 唐·张祜《戊午年寓兴》:“讵闻高鸟尽终俟小鲜烹。” 元·萨都拉《水龙吟·过淮阴》:“鸟尽弓藏成底事?百事不如归好。” 明·陈子龙《诸暨城南作》:“高鸟良弓俱不见,六千君子一时回。” 清·吴伟业《西子》:“西施亦有弓藏惧,不独鸱夷变姓名。” 清·王摅《过韩侯钓台》:“拔帜囊沙将略雄,哀哉云梦叹藏弓。” 清·徐昂发《淮阴侯钓台》:“藏弓烹狗由来事,只合终身淮上村。” 清·高其倬《蓟州新城》:“肯效鸷鸟击,转畏走狗烹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吴越春秋》 卷十:“ (范)蠡复为书遗 (wei)(文) 种曰:‘吾闻天有四时,春生冬伐。人有盛衰,秦终必否。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,惟贤人乎。蠡虽不才,明知进退,高鸟已散,良弓将藏,狡兔已尽,良犬就烹。越王为人长颈鸟啄,鹰视狼步,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,可与履危不可与安,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。’”《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》亦载。又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令武士缚 (韩) 信,载后车。信曰:‘果若人言: 狡兔死,良狗亨(烹); 高鸟尽,良弓藏; 敌国破,谋臣亡。天下已定,我固当亨!’”

【今译】 在越国范蠡给另一臣子文种的信中,以及汉韩信为刘邦所缚时,都提到: 高空的飞鸟已经散尽,优良的弓便会被收藏; 狡猾的兔儿已经死去,善跑的猎犬便会被烹煮; 敌国已经攻破,谋臣也就无用。与帝王只可共患难,而不可共安乐,天下已定,猛将谋士反被杀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帝王建业成功后功臣反而受到猜忌或杀害。

【典形】 藏弓、藏弓烹狗、高鸟尽、高鸟良弓、弓藏、鸟尽废良弓、鸟尽弓藏、叹良弓、兔死缚淮阴、走狗烹、兔尽韩卢窘、劈良弓、飞鸟尽、兔死狗烹。

【示例】

〔藏弓〕 清·王摅《过韩侯钓台》:“拔帜囊沙将略雄,哀哉云梦叹藏弓。”

〔藏弓烹狗〕 清·徐昂发《淮阴侯钓台》:“藏弓烹狗由来事,只合终身淮上村。”

〔高鸟尽〕 唐·张祜《戊午年寓兴》:“讵闻高鸟尽,终俟小鲜烹。”

〔高鸟良弓〕 明·陈子龙《诸暨城南作》:“高鸟良弓俱不见,六千君子一时回。”

〔弓藏〕 清·吴伟业《西子》:“西施亦有弓藏惧,不独鸱夷变姓名。”

〔鸟尽废良弓〕 晋·陶潜《饮酒》:“觉悟当念还,鸟尽废良弓。”

〔鸟尽弓藏〕 元·萨都拉《水龙吟·过淮阴》:“鸟尽弓藏成底事?百事不如归好。”

〔叹良弓〕 唐·刘禹锡《韩信庙》:“将略兵机命世雄,苍黄钟室叹良弓。”

〔兔死缚淮阴〕 宋·苏轼《和陶杂诗》之三:“兔死缚淮阴,狗功指平阳。”

〔走狗烹〕 清·高其倬《蓟州新城》:“肯效鸷鸟击,转畏走狗烹。”


【词语狗烹弓藏】  成语:狗烹弓藏

猜你喜欢

  • 投杼惑慈亲

    同“投杼”。唐李白《系寻阳上崔相涣》诗:“毛遂不堕井,曾参宁杀人。虚言误公子,投杼惑慈亲。”

  • 养卒说燕

    参见:随厮养

  • 旁行斜上

    横列的年表、谱牒的格式,后用来称谓谱、表之体。旁行:横列。斜上:指上下格中纪事相接。《史记.十二诸侯年表》:“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。”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按刘杳云,三代系表,旁行邪上,并效周谱,谱起周代。

  • 礼多人不怪

    礼:礼貌。 遇事讲究礼貌,是不会被人责怪的。语出《文明小史》二回:“我今日的一番举动,岂不成了蛇足么?好在礼多人不怪,现在里头尚且十分迁就他们,何况我呢?”《官场现形记》三一回:“他们做京官的是不好

  • 胞与

    同“民胞物与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苏仲芬》:“第圣人之道,胞与为怀,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。”叶圣陶《乡里善人》:“夫胞与之怀,圣贤所向,而君行若此,谓之乡里善人,谁曰不宜?”【词语胞与】   汉语大

  • 凤凰诏

    同“凤书”。前蜀毛文锡《甘州遍》词:“破蕃溪凤凰诏下,步步蹑丹梯。”【词语凤凰诏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凰诏

  • 如丧考妣

    考:称死去的父亲。妣:称死去的母亲。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。 形容悲伤至极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二十有八载,帝乃殂落,百姓如丧考妣。”唐.岑羲《为敬晖等论武氏宜削去王爵表》:“自弘道遏密,生灵隆祸,百

  • 马头觅角

    源见“乌头白,马生角”。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。唐白居易《自题》诗:“马头觅角生何日,石火敲光住几时?”

  • 连环字

    源见“织锦回文”。指回文诗。明杨慎《流萤篇》:“蚕丝婉转连环字,雁帛殷勤织锦诗。”【词语连环字】   汉语大词典:连环字

  • 黄粱一梦

    同“黄粱梦”。宋苏轼《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》诗:“只知紫绶三公贵,不觉黄粱一梦游。”偏正 比喻虚幻的事和无法实现的欲望。唐·沈既济《枕中记》载:“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,生自叹穷困,翁探囊中枕授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