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殷鉴不远

殷鉴不远

诗经.大雅.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殷,指殷商;夏后,指夏桀,夏桀荒淫暴虐,为商汤所灭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可以做为殷商的借鉴并不远,被商灭亡的夏朝的沉痛教训,便是一面镜子。这也就是说,殷商的后代应以夏亡为鉴戒。

诗经.大雅.文王》中则说:“宜鉴于殷,骏(严)命不易。”

后以殷鉴不远泛指前车之鉴就在眼前;殷鉴,则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前事。

宋书.袁湛传》引袁豹《伐蜀檄》:“故知逆顺有势,难以力抗,斯又目前殷鉴深切著明者也。”徐特立《送董老赴京》诗:“回思百年史,殷鉴即长城。”


主谓 鉴,鉴戒。殷人灭夏,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。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,应该引以为戒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梁启超《与上海某某等极馆主笔书》:“~,吾辈岂宜尤而效之。”△用于说明必须重视鉴戒。→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 引为鉴戒 鉴往知来以往鉴来 前车之鉴 ↔重蹈覆辙


【典源】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宜鉴于殷,骏命不易。”《诗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

【今译】 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 中讲,殷商可鉴察的明镜不远,就在夏代。这是一首讽谏周王的诗,诗中指斥商纣王,以借古讽今。夏末桀无道,商汤诛灭了桀; 商末纣无道,周武王又诛灭了商纣王。所以今天的周王,也应以前世为戒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事。

【典形】 商鉴、夏为殷鉴、殷鉴。

【示例】

〔商鉴〕 宋·苏轼《骊山三绝句》之三:“咫尺秦陵是商鉴,朝元何必苦跻攀。”

〔夏为殷鉴〕 宋·李清照《语溪中兴颂碑》:“夏为殷鉴当深戒,简策汉青今具在。”

〔殷鉴〕 唐·白居易《批百僚严缓等表》:“垂作孙谋,每惧乎失坠; 取为殷鉴,遂饰以丹青。”


【词语殷鉴不远】  成语:殷鉴不远汉语词典:殷鉴不远

猜你喜欢

  • 斧正

    源见“郢匠挥斤”。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词。清颜光敏《与曹禾书》:“小词成之数日……幸斧正是荷。”鲁迅《书信集.致增田涉》:“《中国小说史》序文呈上……祈大加斧正。”“斧正”是请人修改自己文章的客气话。“斧

  • 元规清谈

    《晋书.庾亮传》:“亮……南奔温峤,峤素钦重亮,虽在奔败,犹欲推为都统。亮固辞,乃与峤推陶侃为盟主。侃至浔阳,既有憾于亮,议者咸谓侃欲诛执政以谢天下。亮甚惧,及见侃,引咎自责,风止可观。侃不觉释然,乃

  • 乐莫乐兮新相知,悲莫悲兮生别离

    见〔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〕。

  • 肘后方

    《晋书.葛洪传》:“自号抱朴子,因以名书。其余所著……《肘后要急方》四卷。”“(洪)兀然若睡而卒……举尸入棺,甚轻,如空衣,世以为尸解得仙云。”晋人葛洪有仙术,著有《肘后急要方》,世传他死后尸解成仙而

  • 汉阴灌园

    源见“抱瓮灌园”。借指退隐躬耕。清翁同龢《次韵殷谱经前辈适园饮饯》:“公今引年岂病痱,汉阴灌园且息机。”

  • 束缊乞邻

    同“束缊请火”。宋林逋《和酬周寺丞》:“门横野水席凝尘,束缊谁能问乞邻?”

  • 上清

    48 ① 道家所称三清境之一。因以泛指仙境。唐代白居易《梦仙》诗:“人有梦仙者,梦身升上清。”【词语上清】   汉语大词典:上清

  • 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

    临:面临。渊:深水潭。履:踩,踏。 好像站在深渊的边缘,又好像踩着薄冰。 比喻心存戒备,非常谨慎小心。语出《诗.小雅.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汉.刘向《说苑.政理》:“成王问政于

  • 鸿鹄

    同“鸿鹄之志”。唐李商隐《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》诗:“逸志忘鸿鹄,清香披蕙兰。”【词语鸿鹄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鹄

  • 羝羊絓棘

    见“羝羊触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