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不加点

文不加点

文选.祢衡.鹦鹉赋序》:“衡因为赋,笔不停缀,文不加点。”

初学记》十七引汉.张隐《文士传》:“吴郡张纯少有令名,尝谒骠骑将军朱据,据令赋一物然后坐,纯应声便赋成,文不加点。”《后汉书.祢衡传》;“衡揽笔而作,文不加点。”

“文不加点”谓文章一气呵成,无须修改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技巧纯熟。

南史.刘孺传》:“孺少好文章,性又敏速,尝在御座为《李赋》,受诏便成,文不加点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十九回:“拈笔在手,文不加点,字走龙蛇,灯下一挥而就。”


主谓 点,涂改。文章一气写成,无须修改。形容才思敏捷,下笔成章。语出汉·祢衡《鹦鹉赋》:“衡因为赋,笔不停缀,文不加点。”《九尾龟》:“我做令官并无私曲,你若能~,大家也要公贺三杯!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文章写得好的人才思敏捷。→一挥而就 手不停挥 一气呵成 ↔才竭智疲 江郎才尽。也作“文无加点”。


【词语文不加点】  成语:文不加点汉语词典:文不加点

猜你喜欢

  • 穿杨贯虱

    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、“贯虱”。极言射技之精。亦泛指技艺高超。明宋应星《天工开物.弧矢》:“但战阵之上,洞胸彻札,功必归于挽强者。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,则以巧胜也。”明归有光《与沈敬甫书》:“科举自来皆撞着

  • 吹箫跨凤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比喻求得佳偶,缔结良缘。明 汤式《集贤宾.客窗值雪》套曲:“看别人吹箫跨凤上瑶池,乘兴扁舟访剡溪,真乃是平地白云三万里。”

  • 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

    见〔凡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〕。其他 比喻对人的考察和评价不能只看表面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:“银匠是小辈,眼孔极浅,见了许多银子,别是一番面目,想道:‘~。’”△多用于对人评价的方式。也作“凡人不可貌

  • 司空见惯

    唐.孟荣《本事诗.情感》:“刘尚书禹锡罢髻州,为主客郎中、集贤殿学士。李司空(李绅)罢镇在京,慕刘名,尝邀至第中,厚设饮饌。酒酣,命妙妓歌以送之。刘于席上赋诗曰:‘䰀鬌(音wǒduǒ,发髻名)梳头宫样

  • 隋侯之珠

    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顺之者利,逆之者凶。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高诱注:“隋侯,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。隋侯见大蛇伤断,以药傅之,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,因曰‘隋侯之珠’,盖明月珠

  • 髀肉复生

    又为“髀肉之叹”。由于生活安逸,大腿上赘肉复出。用来表示自叹生活安逸,思图有所作为。刘备(事迹见前“冢中枯骨”条)投奔荆州后,一连几年无争战,生活平平静静。一次他到刘表那儿,中间去厕所,看到大腿上长出

  • 百青铜

    源见“杖头钱”。指沽酒钱。宋陆游《对酒戏作》诗:“杖头高挂百青铜,小立旗亭满袖风。”

  • 泪过西州

    同“泪洒西州”。清许廷鑅《重过东园别墅感旧作》诗:“今日羊昙头尽白,尚零哀泪过西州。”

  • 肉中刺,眼中疔

    见“眼中疔,肉中刺”。

  • 功成自退

    见“功遂身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