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掌上舞

掌上舞

汉.伶玄《赵飞燕外传》:“飞燕体轻,能为掌上舞。”引文同。

又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四“乐部”“舞”引《汉书》:“赵飞燕体轻,能掌上舞。”

《白孔六贴》卷六一‘舞’‘杂舞’亦载。

南史.羊侃传》:“舞人张净琬,腰围一尺六寸,时人咸推能掌上舞(按:《梁书》作‘掌中舞’)。”

后因以“掌上舞”用为女子体态轻盈的典故。唐.杜牧《遣怀》诗:“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(《韩非子.二柄》:“楚灵王好细腰,而国中多饿人。”)纤细掌中轻。”后句即暗用赵飞燕“掌上舞”事。唐.罗虬《比红儿诗》:“轻小休夸似燕身,生来占断紫宫春。汉王若遇红儿貌,掌上无因著别人。”(《香艳丛书》第三集)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五七四引《汉书》曰:“赵飞燕体轻,能掌上舞。”唐·李冗《独异志》:“汉成帝赵飞燕身轻,能为掌上舞。”《南史·羊侃传》:“(羊侃) 性豪侈,善音律,自造《采莲》、《棹歌》两曲,甚有新致。……儛(wu)人张净婉腰围一尺六寸,时人咸推能掌上儛。”《梁书·羊侃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据说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体轻灵,能在人手掌上跳舞。南朝梁时大臣羊侃家有舞女张净婉,腰围只有一尺六寸,人们都说她能作掌上舞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舞态轻盈; 也用以形容柔细轻灵之物。

【典形】 飞燕轻、皇后舞、净婉腰、纤腰掌上、轻身舞、上掌、掌上承恩、掌上人、掌上温柔、掌舞、掌中轻、掌中舞、赵后身轻、赵轻体、掌上轻、轻于赵皇后、飞燕掌中娇、掌中无力、掌中飞燕、君王掌上、静婉舞、飞燕体、掌中行、掌上怜、转纤腰、羊家通体腰。

【示例】

〔飞燕轻〕 元·萨都拉《题明皇击敔图》:“阿环起学飞燕轻,笑唤三郎作供奉。”

〔皇后舞〕 唐·李商隐《越燕》之一:“为矜皇后舞,犹著羽人衣。”

〔净婉腰〕 五代·牛峤《柳枝》:“金羁白马临风望,认得羊家净婉腰。”

〔纤腰掌上〕 南朝陈·江总《怨诗》:“团扇箧中言不分,纤腰掌上讵胜愁。”

〔轻身舞〕 唐·李白 《阳春歌》:“飞燕皇后轻身舞,紫宫夫人绝世歌。”

〔上掌〕 唐·李商隐《拟意》:“上掌真何有? 倾城岂自由。”

〔掌上承恩〕 宋·黄升《清平乐·宫词》:“当时掌上承恩,而今冷落长门。”

〔掌上人〕 清·钱谦益《为陈伯玑题浣花君》之三:“生来形影镇相亲,画里春风掌上人。”

〔掌上温柔〕 明·杨慎《折桂令·寄简绍芳》:“掌上温柔,怀里风流。笑吟罢韩偓香奁,醉题在杜牧青楼。”

〔掌舞〕 明·杨慎《醉蓬莱·代寿黔国上公》:“青鸟喉歌,红鸾掌舞,仙音缭绕。”

〔掌中轻〕 唐·张南容《静女歌》:“为照齐王门下丑,何如汉帝掌中轻。”

〔掌中舞〕 唐·武平一 《妾薄命》:“正悦掌中舞,宁哀团扇诗。”

〔赵轻体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卫鬓发以光, 赵轻体之纤丽。”


【词语掌上舞】   汉语词典:掌上舞

猜你喜欢

  • 驱石羊

    源见“叱石为羊”。表现道家的出世思想。清毛奇龄《题松岩抚琴图》诗:“醉向金华驱石羊,闲从海上看云鹤。”

  • 掷枕

    此典为周世宗纳谏而有所悟事。后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并州(治所在今山西太原)刘崇引契丹兵攻打后周。周世宗亲自率兵征伐,双方在高平激战。后周大将樊爱能、何徽与敌兵初交就溃退了。此时赵匡胤与张永德各领牙

  • 桃源人

    源见“桃花源”。借指遁居世外的隐士。唐王维《蓝田山石门精舍》诗:“再寻畏迷误,明发更登历。笑谢桃源人,花红复来觌。”【词语桃源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桃源人

  • 位在三槐

    源见“三槐九棘”。谓官居三公高位。宋曾巩《送郑州邵资政》诗:“壶浆空度洧,公位在三槐。”

  • 降志辱身

    降低志气,辱没身分。 表示与世俗合流。语出《论语.微子》:“子曰:‘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叔齐与?’谓‘柳下惠少连,降志辱身矣’。”三国.魏.王粲《为刘荆州谏袁谭书》:“仁君当降志辱身,以济事为务

  • 苦饥方朔

    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借指薪微生活贫苦的小吏。宋张耒《次韵奉酬无咎兼呈慎思天启》:“苦饥方朔身漫长,颠毛种种颜欲苍。”【词语苦饥方朔】   汉语大词典:苦饥方朔

  • 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

    悠悠:众多貌。 强调某事是压倒一切的大事。语出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悠悠万事,唯此为大。国之兴衰,在此一举。”唐乐群《切莫“海本位”》(《光明日报》1993年2月15日):“教师下海了,作家下海了,

  • 伤蛇之望

    源见“隋侯之珠”。指乞求援助。唐罗隐《投同州杨尚书启》:“辄复徘徊郑驿,睥睨秦医。敢言画虎之勤,但有伤蛇之望。”

  • 鹿门采药

    南朝宋.范晔《后汉书.庞公传》:“庞公者,南郡襄阳人也。居岘山之南,未尝入城府。夫妻如敬宾。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,不能屈……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,因采药不反。”庞公不愿做官,携带妻儿入鹿门山采药隐居。庞

  • 精卫殷勤

    源见“精卫填海”。比喻志士奋斗不息。唐李白《大鹏赋》:“精卫殷勤于衔木,鶢鶋悲愁乎荐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