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披裘负薪

披裘负薪

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吴延陵季子(即吴公子季札)游于齐,见遗金,呼牧者取之。牧者曰:‘子居之高视之下,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。吾有君不君,有友不友,当暑衣裘君岂取金者乎?’延陵季子知其为贤者,请问姓字。牧者曰:‘子乃皮相之士(只从表面看人的人)也,何况语姓字哉!’遂去。延陵季子立而望之,不见,乃止。孔子曰:‘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。’”此事又见汉.王充《论衡.书虚篇》、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“披裘公”、晋.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“披裘公”。

吴公子季札到齐国去游历,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块遗金,于是就呼唤旁边一位牧羊人去取。牧羊人不但不取金,反而认为延陵季子是侮辱了他的人格。他很气愤地说:你真是瞧不起人啊!难道你看到这大热天还穿着皮袄的人,就一定是爱财取金的人吗?后因以“披裘负薪”或“五月披裘”用为清廉孤高,超然隐逸的典故。唐.王绩《东皋子集.游北山赋》:“勿据梧而策杖,亦披裘而负薪。”


并列 裘,皮衣。薪,柴禾。身穿皮衣背负柴禾的人。指孤高清廉的隐逸贫居者。语本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延陵季子出游,见路有遗金。当夏五月,有披裘而薪者。季子呼薪者曰:‘取彼地金来!’薪者投镰于地,瞋目拂手而言曰:‘何子居之高,视之下,仪貌之壮,语言之野也? 吾当夏五月,披裘而薪,岂取金者哉!’”唐·王绩《游北山赋》:“勿据梧而策杖,亦披裘而负薪。”[例]古代~者往往是品德高尚的人。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现孤高贫居的人。 →孤高清廉 ↔皮相之士


【词语披裘负薪】  成语:披裘负薪汉语词典:披裘负薪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薰曲

    同“南风”。唐张濛《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》诗:“一听南薰曲,因知大舜功。”

  • 雾中豹

    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喻指风格姿容优美之人。唐李咸用《送人》诗:“利爪?上鹰,雄文雾中豹,可堪长与乌鸢噪。”

  • 向平多累

    源见“向平之愿”。指儿女婚嫁之事的拖累。唐许浑《村舍》诗:“向平多累自归难,一日身闲一日安。”

  • 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

    蹈:顿足。 双手舞起来,双脚跳起来。 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情状。语出《文选.卜商〈诗序〉》:“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永歌之;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唐.

  • 博浪椎

    源见“博浪飞椎”。指张良为替韩国报仇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所用的铁椎。意为抗暴复仇。周亮才《侠士行》:“君不闻秦庭匕首博浪椎,报燕报韩知是谁?”【词语博浪椎】   汉语大词典:博浪椎

  • 拗项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一六五引唐卢言《卢氏杂说.郑馀庆》:“郑馀庆,清俭有重德。一日,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……馀庆呼左右曰:‘处分厨家,烂蒸去毛,莫拗折项。’诸人相顾,以为必蒸鹅鸭之类。逡巡,舁台盘出,酱醋亦极

  • 严子情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避世隐居之情。唐王贞白《钓台》诗:“异代有巢 许,方知严子情。旧交虽建国,高卧不求荣。”

  • 钧天所

    源见“钧天广乐”。指神话中天帝所居之所。喻宫廷。宋程珌《喜迁莺.寿薛枢密》词:“笑语。知何许?旆卷青霓,来自钧天所。”

  • 春风沂曲

    同“春风沂水”。明唐顺之《游汤泉》诗:“戎马驱驰未息鞍,春风沂曲一盘桓。”

  • 破头烂额

    犹言头破血流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爱奴》:“岁杪,携珠盘至。生勃然忿极,姑听其算。翁又以途中日尽归于西,生不受,拨珠归东。两争不决,操戈相向,两人破头烂额而赴公庭焉。”并列 打破头额。语出《聊斋志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