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徐市求药

徐市求药

指秦始皇派徐市带童男女到海中神山里寻求仙药。后以此典讽刺帝王、方士寻神仙、求不死药等荒诞无稽的事。徐市,一作徐福,字君房。琅玡(治今山东胶南琅玡台西北)人,一说今江苏赣榆人。秦方士,始皇帝二十八年(前219年),齐地人徐市等呈上奏书,说大海中有三座神山,名叫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住在那里。请求准许斋戒后,带童男、童女去寻求仙人。于是派徐市征发童男、童女几千人,到大海中去寻求仙人。方士徐市等人到大海里去寻求长生不死的仙药,花费几年时间都没有得到。此典又作“不死药”、“求药使”、“追徐福”、“徐福楼船”、“秦帝使”、“五百童女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《秦始皇本纪》247、263页:“齐人徐市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(传说海中的三座神山),仙人居之。请得斋戒(古人准备向神祷告,为表示恭敬虔诚,要实行斋戒,即绝嗜欲,洗澡换衣,不喝酒,不吃荤),与童男、女求之。于是遣徐市发童男、女数千人,入海求仙人。”“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,数岁不得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三:“尚采不死药,茫然使心哀。” 唐·李商隐《昭肃皇帝挽歌辞》之三:“海迷求药使,雪隔献桃人。” 宋·汪元量《北师驻皋亭山》:“童儿空想追徐福,厉鬼终当灭贺兰。” 元·萨都拉《吴越两山亭》:“仙乘缥缈东海东,徐福楼船竟何益。” 明·陈子龙《登岱》之二:“碧海未回秦帝使,白云更起武皇坛。” 明·陈子龙《登高丘而望远海》:“莫愁徐福不还家,五百童女颜如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远公过虎溪

    同“过虎溪”。清张岱《西湖寻梦.风篁岭》:“苏子瞻访辨才于龙井,送至岭上。左右惊曰:‘远公过虎溪矣。’”

  • 憗遗

    源见“不憗遗”。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补遗一》:“乘之周麾,遍劳憗遗。”

  • 炊熟黄粱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喻指醒悟之时。清陈廷敬《邯郸道上》诗:“炊熟黄粱已是迟,海门归路几人知?”

  • 一枝梅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奉使》:“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,梁王之臣曰韩子,顾谓左右曰:‘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!请为二三子惭之。’……梁王闻之,被衣出以见诸发,乃逐韩子。”战国时,越国大夫诸发奉命出使到

  • 坠茵落溷

    《南史.范缜传》:“(竟陵王)子良问曰:‘君不信因果,何得富贵贫贱?’缜答曰:‘人生如树花同发,随风而堕,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;自有关篱墙,落于粪溷之中;坠茵席者,殿下是也;落粪溷者,下官是也。’”

  • 长笛邻家

    源见“山阳笛”。谓感旧兴怀。唐杜甫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》诗:“长笛邻家乱愁思,昭州词翰与招魂。”【词语长笛邻家】  成语:长笛邻家汉语大词典:长笛邻家

  • 桃源路

    源见“刘阮访仙”。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。唐张贲《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》:“何事桃源路忽迷,惟留云雨怨空闺。”源见“桃花源”。指通往理想境界之路。唐孟浩然《高阳池送朱二》诗:“殷勤为访桃源路,予亦归来松子家

  •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,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

    丈夫:男子。室:指妻室。家:指夫家。 男孩子一生下来,父母便希望给他找妻室;女孩子一生下来,父母便希望给她觅婆家。 旧指父母盼望子女成家立业的急切心情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

  • 鼠牙雀角

    源见“雀角鼠牙”。比喻强暴势力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分飞》:“鼠牙雀角甚纵横,全仗你力周旋,这死生肉骨感何穷。”亦指讼事或引起争讼之事。宋刘克庄《乙丑生日回启.莆田仙游两宰》:“万口诵龙筋凤髓之判,片言

  • 求名责实

    循名责实。唐 刘知幾《史通.本纪》:“霸王者,即当时诸侯,诸侯而称本纪,求名责实,再三乖谬。”见“循名责实”。【词语求名责实】  成语:求名责实汉语大词典:求名责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