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弓裘袭艺

弓裘袭艺

同“弓冶相承”。唐元稹《赠王承宗侍中》:“海 岱孕灵,弓裘袭艺。诗书礼乐,禀训于祖先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

【今译】《礼记》中讲,锻冶能手的儿子,一定会学会做皮衣; 制弓能手的儿子,一定会编箕。指他们因习见多闻,可以触类旁通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事业父子相传。

【典形】 弓裘、弓裘袭艺、弓冶、箕裘、良弓良冶、嗣弓冶、袭良弓、弓裘之美、弓冶寄。

【示例】

〔弓裘〕 唐·白居易《乌行初授卫佐制》:“重胤之子,早禀义方,诗礼弓裘,式闻不坠。”

〔弓裘袭艺〕 唐·元稹《赠王承宗侍中》:“海岱孕灵,弓裘袭艺。诗书礼乐,禀训于祖先。”

〔弓冶〕 清·龚鼎孳《吴郎南征赋别》:“国士知弓冶,家声薄鼎钟。”

〔箕裘〕 明·冯惟敏《集贤宾·归田自寿》:“看灯花不断头,喜数世绍箕裘。”

〔良弓良冶〕 北周·庾信《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》:“公子公孙,有镃基于天下; 良弓良冶,有世业于家风。”

〔嗣弓冶〕 清·顾炎武《哭归高士》之三:“及君复多材,儒流嗣弓冶。”

〔袭良弓〕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袭良弓于簪笏,荣侍紫宫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召伯诗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指《诗.召南.甘棠》歌颂召公德政的诗。唐岑参《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》:“被兹甘棠树,美掩召伯诗。”

  • 截胫剖心

    《书.泰誓下》:“〔纣〕斫朝涉之胫,剖贤人之心。”孔传:“〔纣王〕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而视之;比干忠谏,谓其心异于人,剖而观之。”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纣愈淫乱不止。微子数谏不听,乃与大师、少

  • 眉间喜气添黄色

    同“眉间黄色”。宋苏轼《满江红.怀子由作》词:“衣上旧痕馀苦泪,眉间喜气添黄色。”

  • 韩山石

    《北史.齐高祖神武帝纪》载: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(公元532年)败尔朱兆于韩陵山,在此建定国寺旌功,命温子昇作《韩陵山寺碑》以记其事。后遂以“韩山石”借指记述战功的碑石。明 郭贞顺《上俞将军》诗:“但嘱

  • 被坚执锐

    被(pī批):通“披”。坚:指铠甲。锐:指锐利的武器。此典指宋义对项羽说:披铠甲、执武器,我宋义不如您。宋义,原楚国令尹(春秋、战国时楚国最高官职,掌军政大权),参加秦末农民起义为将领,初属项梁。见项

  • 蹈春冰

    源见“虎尾春冰”。比喻身陷险境。宋陆游《示二子》诗:“岂不怀荣畏友朋,一生凛凛蹈春冰。”

  • 举隅

    源见“举一反三”。谓举一端为例。意在使人触类旁通。唐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举隅见烦费,引古惜兴亡。”【词语举隅】   汉语大词典:举隅

  • 赠鲤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。谓寄人以书信。唐张九龄《武司空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》诗:“赠鲤情无间,求莺思有馀。”【词语赠鲤】   汉语大词典:赠鲤

  • 上清童子

    唐 谷神子《博异志.岑文本》载:相传贞观年间,岑文本避暑山亭,有一“上清童子元宝”进见。语毕,送之出亭,于墙下忽然不见。掘地,得古钱一枚,乃悟“上清童子”为铜名,“元宝”为钱文。后遂以“上清童子”为钱

  • 陈登上下床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比喻地位高下悬殊。宋朱槔《三山次潘静之升书记韵》:“且倾徐邈圣贤酒,不问陈登上下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