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寄当归

寄当归

三国志.蜀书.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:“初,姜维诣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与母谐音)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’”《晋书.五行志中》叙其事较圆满合理,其文曰:“魏明帝太和中,姜维归蜀,失其母。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(同返),并送当归以譬之。维报书曰:‘良田百顷,不计一亩,但见远志,无有当归。’”

又《三国志.吴书.太史慈传》:“太史慈字子义,东莱黄人也。……曹公闻其名,遗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”

“远志”与“当归”均为中草药名。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,“远志”说明志在报国,不以区区母子之情“当归”为念。姜维、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。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。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。

宋.辛弃疾《南乡子.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》词:“山草旧曾呼远志,故人今又寄当归。”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仕治远志(见‘远志与小草’),伯约(姜维字)当归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曹公 (操) 闻其名,遗 (wei)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”又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 曰:“初,姜维诣 (诸葛) 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太史慈骁勇善战,为孙权帐下的大将。曹操闻其威名,寄信给他。当打开封信的小箱,里面只有药草当归。意为“应当归来”。又姜维投奔诸葛亮,与母亲失散,后得母一信,让他寻求药草当归,表示盼儿返回。姜维说:“只要有远志 (一种药草),不一定要当归。”意为胸怀远大志向,不必归返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企盼回归故里。

【典形】 寄当归、问当归、在日寄当归。

【示例】

〔寄当归〕 宋·陆游《和范待制月夜有感》:“坐客笑谈嘲远志,故人书札寄当归。”

〔问当归〕 清·丘逢甲 《东山感秋词》:“回首大宛山上月,更无缄札问当归。”

〔在日寄当归〕 清·黄遵宪《将至梧州志痛》:“殷勤看行箧,在日寄当归。”


【词语寄当归】   汉语词典:寄当归

猜你喜欢

  • 邻女詈人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楚人有两妻者,人誂其长者,长者詈之;誂其少者,少者报之。居无几何,有两妻者死,客谓誂者曰:‘汝取长者乎?少者乎?’曰:‘取长者。’客曰:‘长者詈汝,少者报汝;汝何为取长者?’曰:

  • 何逊滴阶愁

    同“何郎灯暗”。唐吴融《寄殿院高侍御》诗:“一夜自怜无羽翼,独当何逊滴阶愁。”

  • 墙东隐

    源见“墙东”。指避世不仕者。唐李端《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》诗:“本是墙东隐,今为瓮下仙。”【词语墙东隐】   汉语大词典:墙东隐

  • 海客无机

    同“海客忘机”。唐李商隐《太仓箴》:“海客无机,鸥故不飞。”

  • 襦温袴暖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借指地方官施惠政造福于民。宋柳永《瑞鹧鸪》词之二:“方面委元侯,致讼简时丰,继日欢游。襦温袴暖,已扇民讴。”

  • 厌难折冲

    指能克服困难,制敌取胜。汉代刘向《说苑.尊贤》:“故虞有宫之奇,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;楚有子玉得臣,文公为之侧席而坐。远乎!贤者之厌难折冲也。”见“折冲压难”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:“故虞有宫之奇,晋

  •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

    《庄子.知北游》:“光曜不得问,而熟视其状貌,窅然空然,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,意谓看见了与没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听见一样。形容对某一事物极不关心,或形容对

  • 舞商

    源见“商羊舞”。指下雨的预兆。唐许敬宗《奉和咏雨应诏》:“舞商初赴节,湘燕远迎秋。”【词语舞商】   汉语大词典:舞商

  • 公孙牧豕

    豕(shǐ使):猪。此典指公孙弘家穷,曾以放猪谋生。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。公孙弘(前200年——前121年),字季。齐(齐国旧地,今山东大部分地区)菑(zī兹)川(郡治今山东寿光南)薛县(今山东滕县

  • 兵无血刃

    同“兵不血刃”。《北史.序传.凉武昭王李暠》:“昭王以纬世之量,为群雄所奉,兵无血刃,遂启霸业,乃修敦煌旧塞。”唐 陆贽《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》:“制胜以谋,兵无血刃。”见“兵不血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