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而化之之谓圣
光大德业,以化万民,叫做圣人。 古时赞美人的修养达到了至高的境界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赵岐注:“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,是为圣人。”明.文林《琅琊漫钞》:“兵部曰:‘公真圣人。’高惊讶作色曰:‘大而化之之谓圣。孔子尚曰则吾岂敢,高何人,而敢谓之圣人?’”
光大德业,以化万民,叫做圣人。 古时赞美人的修养达到了至高的境界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赵岐注:“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,是为圣人。”明.文林《琅琊漫钞》:“兵部曰:‘公真圣人。’高惊讶作色曰:‘大而化之之谓圣。孔子尚曰则吾岂敢,高何人,而敢谓之圣人?’”
源见“召公棠”。称颂地方官施行惠政,移风易俗。宋晁补之《西平乐.广陵送王资政正仲赴阙》词:“淮海甘棠惠化,霖雨商岩吉梦,熊虎周郊旧卜。千秋盛际,催促朝天归去。”
同“载鬼一车”。明张居正《礼部仪制司主事敬修血书》:“皆由含沙以架奇祸,载鬼以起大狱。”清顾炎武《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》诗:“每烦疑载鬼,动是泣歧途。”【词语载鬼】 汉语大词典:载鬼
袁山松《汉书》:“王充作《论衡》,蔡邕入吴,始得之,恒秘玩以为谈助。其后王朗为会稽守,又得其书,及还许下,时人称其才进,曰:‘不见异人,当得异书。’”东汉蔡邕对《论衡》评价甚高秘藏之,后有人称之为“异
《后汉书.费长房传》载:费长房为市掾时,市中有老翁卖药,悬一壶于肆头,市罢,跳入壶中。费长房于楼上见之,知为非常人。次日复诣翁,翁与俱入壶中,唯见玉堂严丽,旨酒甘肴盈衍其中,共饮毕而出。又《云笈七签》
是如此的吗?难道真是如此的吗? 表示将信将疑之辞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:‘信乎,夫子不言,不笑,不取乎?’公明贾对曰:‘以告者过也。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;乐然后笑,人不厌
原谓以重金购买名马之骨,比喻为求得贤才而不惜代价。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复国以后,为了报仇雪耻,他向燕国旧臣郭隗请教招纳贤士的方法。郭隗回答道,如果对人才非常虚心,象学生对待先生一样,那就会有比自己才能
同“黄石公”。明陈子龙《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》诗:“传书黄石尝晨出,校猎蓝田每夜归。”
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文王之为世子,朝于王季日三。鸡初鸣而衣服,至于寝门外,问内竖之御者曰:‘今日安否何如?’内竖曰:‘安。’文王乃喜。及日中又至,亦如之。及莫(暮)又至,亦如之。”据说周文王(姬昌)
修:本义是“长”,引申为“美”。 惟恐美名不能树立。 表示要修炼品德,爱惜名声。语出《楚辞.离骚》:“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修名之不立。”隋.炀帝萧后《述志赋》:“承积善之余庆,备箕帚于皇庭。恐修名之
犹知无不言。《魏书.李冲传》:“冲竭忠奉上,知无不尽,出入忧勤,形于颜色。”见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。《鹿鼎记》:“小兄弟年纪小,若有什么事不明白,大家是自己兄弟,自然是开诚布公,~。”【词语知无不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