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增灶

增灶

后汉书.虞诩传》载:汉安帝(刘祜)永初四年(公元一一〇年),羌人反汉,攻破并、梁二州,大将军邓骘以军费不足为借口,打算放弃梁州,准备收缩防区,于是召集公卿大臣商议,遭到虞诩的反对。虞诩力主抗敌,邓骘兄弟因此心怀不满,想伺机中伤虞诩。

“后羌寇武都,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,迁武都太守,引见嘉德殿,厚加赏赐。羌乃率众数千,遮诩于陈仓、崤谷,诩即停军不进,而宣言上书请兵,须到当发。羌闻之,乃分钞傍县,诩因其兵散,日夜进道,兼行百馀里。令吏士各作两灶,日增倍之,羌不敢逼。或问曰:‘孙膑减灶(见本书j部‘减灶’),而君增之。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,以戒不虞(不虞,意料不到的事),而今日且二百里。何也?’诩曰:‘虏众多,吾兵少。徐行则易为所及,速进则彼所不测。虏见吾灶日增,必谓郡兵来迎。众多行速,必惮追我。孙膑见弱(见,音xiàn,显现,显示;见弱,故意显示出弱,以麻痹迷惑敌人),吾今示强,势有不同故也。”

虞诩不机械死搬兵法教条,而是根据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战略战术,他先用疑兵计,假造军情,诳说有援,使敌人不敢穷追,并分散了敌之兵力,使进攻旁县;又用增灶示强的办法,从而摆脱追兵,跳出了重围。

“增灶”是古代军事上以“示强”假象迷惑敌人的战术,与孙膑的“减灶”适成对照,后称为“增灶之计”。

大年《东征口号》(三):“吕梁料敌晨增灶,汾水迎人夜渡关。”(1978年第九期《诗刊》)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伯劳飞燕

    《玉台新咏.古词〈东飞伯劳歌〉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后以“伯劳飞燕”比喻离别的亲人或朋友。元张可久《醉太平.春情》曲:“乌云髻松,金凤钗横,伯劳飞燕自西东,恼离愁万种。”并列 借指离

  • 一面施罗

    源见“网开三面”。谓德泽普施,惠及禽兽。唐玄宗《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》:“弧矢威天下,旌旗游近县。一面施鸟罗,三驱教人战。”

  • 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

    尔:你们。之:往。 你们纵有千百条主意,也不如我自己跑这一趟。 表示果于自信,坚定不移。语出《诗.鄘风.载驰》:“大夫君子,无我有尤!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”清.刘熙载《艺概.文概》:“屈子《离骚

  • 王猛畚

    同“王生卖畚”。唐罗隐《南园题》诗:“病怜王猛畚,愚笑隗嚣泥。”

  • 不当人子

    苏皖方言。不当:不应该,引申为罪过。“人子”是语助词,无实义。明代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四回:“长老道:‘乱谈!乱谈!树上又会结出人来?拿过去,不当人子!’”清代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四:“众人道:

  • 昂昂若千里之驹,泛泛若水中之凫

    42` 昂昂:出群貌。泛泛:浮游不定貌。 昂首高举像千里之驹,浮游不定像水中之凫。语出《楚辞.卜居》:“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?将泛泛若水中之凫,与波上下,偷以全吾躯乎?”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王子猷诣

  • 邢兼尹

    源见“尹邢避面”。喻美人。清宋琬《竹夫人》诗:“专房不妒邢兼尹,倾国先封虢与秦。”

  • 北窗叟

    源见“北窗高卧”。指闲逸自适之人。唐白居易《旱热》诗之一:“安知北窗叟,偃卧风飒至。”

  • 比肩接踵

    形容都市中人多拥挤。《晏子春秋.杂下》:“齐之临淄三百闻,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,比肩接踵而在,何为无人?”临淄:春秋时齐国都城。比肩:肩并着肩。接踵:足踵相接。踵,脚后跟。见“比肩继踵”。苏叔阳《大地的

  • 冷如霜雪

    见“冷若冰霜”。《聊斋志异·侠女》:“为人不言,亦不笑,艳如桃李,而~。”【词语冷如霜雪】  成语:冷如霜雪汉语大词典:冷如霜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