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图画凌烟

图画凌烟

同“图绘凌烟”。宋 李洤《满庭芳.送张守汉卿赴召》词:“光华家世事,门中列戟,圯上遗编。况建炎勋业,图画凌烟。”


【典源】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天子画凌烟之阁,言念旧臣; 出平乐之宫,实思贤傅。”《旧唐书·太宗纪》:“ (贞观) 十七年……诏图画司徒、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。” 《旧唐书·代宗纪》:“ (宝应二年) 功臣皆赐铁券,藏名太庙,画象凌烟阁。”

【今译】 凌烟阁为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殿阁。唐太宗、唐代宗都曾为追念、表彰功臣,而将他们的形象画在凌烟阁上,昭示后代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建立勋业,名垂史册。

【典形】 丹青褒鄂、功臣阁、冠凌烟、画凌云、凌烟、凌烟阁、凌烟像、上凌烟、图画凌烟、图像凌烟、向凌烟勒、烟阁传形、阁上丹青、凌烟功臣、画凌烟。

【示例】

〔丹青褒鄂〕 清·黄景仁《冬夜饮程鱼门编修斋》:“冠金花冠衣只孙,丹青褒鄂森有神。”

〔功臣阁〕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看古来功臣阁丹青图画,似今日列侯会剑佩弓刀。”

〔冠凌烟〕 宋·张元干《挽少师相国李公》之三:“如公真徇国,绘像冠凌烟。”

〔画凌云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送你上朝班玉笋有精神,做得个画凌云第一人。”

〔凌烟阁〕 唐·杜牧《寄远》:“功名待寄凌烟阁,力尽辽城不肯回。”

〔凌烟像〕 元·王伯成《李太白贬夜郎》:“就霜毫写出凌烟像,文场立定中军帐。”

〔上凌烟〕 宋·黄庭坚《满庭芳·茶》:“方圭圆璧,万里名动京关。碎身粉骨,功合上凌烟。”

〔图像凌烟〕 元·白朴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:“明年看,平吴事了,图像凌烟。”

〔向凌烟勒〕 明·黄峨《寄升庵》:“公义私情不两全,愿君早向凌烟勒。”

〔烟阁传形〕 唐·李商隐《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》:“烟阁传形,革车就国。尽人臣之极分,焕今古之高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董直笔

    源见“太史简”、“董狐直笔”。谓治史忠于史实,直笔不讳。《隋书.魏澹传》:“但道武出自结绳,未师典诰,当须南 董直笔,裁而正之。”

  • 绝圣弃智

    圣:指聪明。 抛弃聪明才智。 道家认为弃绝人的聪明才智,才能实现太平至治。语出《老子》一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”《庄子.胠箧》:“故绝圣弃知,大盗乃止。”唐.陈子昂《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

  • 载笔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史载笔,士载言。”郑玄注:“笔,谓书具之属。”孔颖达疏:“史,谓国史。书录王事者。”后因以“载笔”为借指史官之典。《新唐书.褚遂良传》:“对曰:‘守道不如守官,臣职载笔,君举必书。

  • 功收三箭

    源见“三箭定天山”。谓大将以高强的武艺建立功勋。宋无名氏《百字歌.寿张簿》词:“自是鹗表连登,功收三箭,人羡真无敌。”

  • 枯肆

    同“枯鱼之肆”。前蜀杜光庭《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词》:“生灵叹息,惧失于农功,沼沚鱼喁,将悬于枯肆。”【词语枯肆】   汉语大词典:枯肆

  • 鸣琴单父堂

    同“鸣琴化治”。清归庄《赠县令胡侯》诗:“重公雅谊推三世,一听鸣琴单父堂。”

  • 魏齐首

    《史记.范睢传》:“……数曰:‘为我告魏王,急持魏齐头来!’……魏其闻信陵君之初观见之,怒而自刭。赵王闻之,卒取其头予秦。”魏齐为战国时魏相,因其错疑范睢私通齐国,使范遭难,后范逃至秦国为相,并借秦国

  • 直须还他第一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〇一载:唐沈佺期以工诗著称,燕国公张说(音yuè)尝谓之曰:“沈三兄诗,直须还他第一。”张说语意是说,沈佺期的诗写得极好,旁人不能胜过他,只能以他为第一。后因用为赞人文才出众,压倒一切

  • 陶武威

    《晋书.陶侃传》附《陶舆传》:“臻弟舆,果烈善战,以功累迁武威将军……自是每战辄克,贼望见飘军,相谓曰:‘避陶武威。’无敢当者。”晋名将陶侃有侄名陶舆,骁勇善战,拜武威将军,人称“陶武威”。后遂用为称

  • 蛟子

    蛟的儿子。旧题晋代陶潜撰《搜神后记》:“长沙有人,忘其姓名,家住江边。有女子渚次澣衣,觉身中有异,后不以为患,遂妊身。生三物皆如鮧鱼,女以己所生,甚怜异之,乃著藻盘水中养子,经三月,此物遂大,乃是蛟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