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喜怒不形于色

喜怒不形于色

色:脸色。 喜怒不表现在脸色上。 形容人有涵养,能控制感情。语出《三国志.蜀志.先主传》:“(先主)喜怒不形于色。好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”《晋书.阮籍传》:“阮籍任性不羁,而喜怒不形于色。”《魏书.世宗纪》:“帝幼有大度,喜怒不形于色。”《北史.后妃传.明元密皇后》:“性恬素寡欲,喜怒不形于色。”明.李贤《古穰杂录》:“吏部尚书郭琎,临事从容,喜怒不形于色。”


主谓 形,表现。色,脸色。喜怒不表现在脸上。形容人稳重、深沉,有涵养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少言语,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指感情不外露。


【词语喜怒不形于色】  成语:喜怒不形于色汉语词典:喜怒不形于色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均问天

    同“屈子问天”。唐赵冬曦《㴩湖作》诗:“盈虚用舍轮舆旋,勿学灵均远问天。”

  • 西宾

    同“西席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十八回:“正是仇人相见,分外眼明,登时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,掣那把刀在手里,便要取那假西宾的性命。”鲁迅《华盖集.碰壁之后》:“但婆媳吵架,与西宾又何干呢?”【词语西宾】 

  • 绝裾温峤

    源见“绝裾而去”。坚决辞母赴国难的温峤。借指急赴国难的志士。明 邵璨《香囊记.起程》:“为功臣把慈闱忍抛,怎做得绝裾温峤。”

  • 仪狄之戒

    源见“大禹恶酒”。指酒戒。《平山冷燕》一回:“君尽臣欢,尊本朝故事,敕赐赋《醉学士之歌》;臣感君恩,择前代良谟,慷慨进疏仪狄之戒。”

  • 天经地纬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,天地之经纬也。”后以“天经地纬”指天地间理所当然的常道。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日不双丽,世不两帝。天经地纬,理有大归。”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。唐杨炯《唐右将

  • 始终不渝

    渝:改变。自始至终没有改变。形容意志坚定。陆纳,字祖言,吴郡吴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东晋士族。少有清操,超凡脱俗,州举为秀才,累迁黄门侍郎、尚书吏部郎,出为吴兴太守。后以爱子长生有疾,解官归乡,不久爱

  • 异口同声

    亦作“异口同音”。大家的说法都相一致。《宋书.庾炳之传》:“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主谓 很多人说出同样的话。形容意见相同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众蒙古王爷~地:永远

  • 诗礼将

    《左传.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晋作三军,谋元帅。赵衰曰:‘郤穀可。臣亟闻其言矣,说(同悦)礼、乐而敦《诗》、《书》。《诗》、《书》,义之府也;礼、乐,德之则也;德义利之本也。夏书曰:“赋纳以言,明试以功,

  • 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

    《国语.周语上》:召公曰:“是障之也。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春秋时,周厉王暴虐无道,受到国人的批评指责。周厉王就派专人监视,发现谁发牢骚批评他,就抓去杀头。这样表面上看来

  • 潘岳哀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三晋.潘安仁(岳)《悼亡诗三首》其一:“之子归穷泉,重埌永幽隔。”“如彼翰林鸟,双栖一朝只。如彼游川鱼,比目中路析。”“寝息何所忘,沉忧日盈积。”晋代诗人潘安仁(岳)曾作悼亡诗痛悼亡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