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呼天抢地

呼天抢地

又作“抢地呼天”。呼天:大声叫天。抢地:用头撞地。指大声叫天、用头撞地,悲戚地哀求或呼冤的动作。清太宗(1592-1643年)皇太极(清太祖爱新觉罗·努尔哈赤的第八子)父死,旋即帝位,次年改元天聪元年(1627年)。天聪四年(1630年),他的部将图尔格等率兵在滦州(今河北滦县)、永平(今河北卢龙县)等地与明军作战,失利败退,他命拘押败将议罪,有的自认有罪请死。清太宗爱新觉罗·皇太极说:你们没有将率领的部队全部撤回,陷落在山海关以内会被明军所杀,逃回来的人马来到这里我又杀死你们,这对我又有什么益处?而且你们既然携带俘虏缴获的一些汉人和牲畜回来,为什么不收集我们战败的士兵与他们一起回来?他们有什么罪?你们难道忍心使战败的士兵大声叫天、用头撞地极端悲伤而被杀死吗?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233《图尔格传》9372页:“上(清太宗皇太极)曰:‘汝等不能全师归,陷于彼为敌所杀,归至此朕又杀之,于朕复何益?且汝等既携俘获人畜而还,何不收我士卒与之俱来?彼等何辜,忍令其呼天抢地以死也?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黄宗羲《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》:“山奥江村,枯槁憔悴,呼天抢地,竟陨其身。”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17回:“太公瞑目而逝,合家大哭起来,匡超人呼天抢地,一面安排装殓。”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40回:“萧云仙呼天抢地,尽哀尽礼,治办丧事,十分尽心。”


并列 高声哭喊,用头撞地。形容悲痛或着急。清·黄宗羲《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》:“山奥江村,枯槁憔悴,~,竟陨其身。”△多用于形容悲痛、着急的样子。 →呼天呼地 涕泗流涟 ↔笑不可抑。 也作“呼天叩地”、“哭天喊地”、“哭天叫地”、“哭天抢地”、“抢地呼天”、“抚胸呼天”。


【词语呼天抢地】  成语:呼天抢地汉语词典:呼天抢地

猜你喜欢

  • 虚舟

    《庄子.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於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偏心之人不怒。”无人驾御的船只。比喻胸怀恬淡旷达。唐骆宾王《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》:“长史公玄牝凝神,虚舟应物。”【词语虚舟】   汉语大词典:虚舟

  • 南山盗清

    《汉书.王尊传》:“会南山群盗傰宗等数百人为吏民害,拜故弘农太守傅刚为校尉,将迹射士千人逐捕,岁余不能禽。……於是(王)凤荐尊,征为谏大夫,守京辅都尉,行京兆尹事。旬月间盗贼清。”汉代南山(京城附近)

  • 弃?年

    源见“终军弃?”。指少年有为之时。唐 耿?《送郭秀才赴举》诗:“乡赋《鹿鸣》篇,君为贡士先。新经梦笔夜,才比弃?年。”

  • 曝暄

    源见“献曝”。谓心存社稷的忠心。明杨慎《朝中措》词:“却思京国,狐裘貂帽,雪洞毡房。不识琼楼高处,曝暄谁献吾皇?”

  • 悲叹似杨朱

    源见“杨朱泣歧路”。指为复杂坎坷的人生道路感到迷惘而忧伤。唐温庭筠《病中书怀呈友人》诗:“爱憎防杜挚,悲叹似杨朱。”

  • 起偃为竖

    使偃卧者竖立起,比喻减刑之恩甚深。《魏书.钟繇传》:“王朗议曰:‘繇欲轻减大辟之条,以增益刖刑之数,此即起偃为竖,化尸为人矣!,”大辟:死刑。刖( ㄩㄝˋ yuè 月):断足之刑。兼语 扶起倒下的

  • 席珍

    同“席上珍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原道》:“木铎起而千里应,席珍流而万世响。”唐杜甫《赠王侍御》诗:“出入并鞍马,光辉参席珍。”【词语席珍】   汉语大词典:席珍

  • 黄龙见谯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文帝纪》:“初,汉熹平五年,黄龙见谯,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:‘此何祥也?’飏曰:‘其国后当有王者兴,不及五十年,亦当复见。天事恒象,此其应也。’内黄殷登默而记之。至四十五年,登尚在

  • 放生

    释放小动物(指羽毛鳞甲各类动物),以积恩德。佛教戒杀,常于寺院置放生池,放释鱼类。《列子.说符》:“邯郸之民,以正月之日献鸠于简子。简子大悦,厚赏之。客问其故,简子曰:‘正旦放生,示有思也。’”清代赵

  • 貌夺河阳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形容貌美。唐王维《为人祭李舍人丈》:“名高江夏之童,貌夺河阳之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