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后顾之忧

后顾之忧

后顾,回过头来照看。忧,忧虑。形容在前进和外出时,对后方和朝中、家中的挂念、担心。源出北魏李冲故事。李冲(449-498年),字思顺,陇西狄道(今甘肃临洮)人,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。少孤,得长兄训导。高祖时渐见宠信,累官至尚书仆射,封开国侯,每当车驾南伐冲就留守洛阳。冲机敏有巧思,高祖迁都洛阳,把营造新宫的任务,交给了李冲。冲操劳文簿兼及匠制,虽几案盈积、刀凿在手也不厌倦,事事妥贴,自己却年仅四十就鬓发斑白。因此,朝中人人归心,高祖也亲敬相待,君臣之间情义不二。李彪初入京时,孤单寡援,也倾心敬重冲,冲器重其才学,以礼结讷,并常向高祖介绍。不料,彪得高祖知遇后,就说不是借助李冲的举荐,也毫无往昔的崇敬之意。后高祖南征,任城王澄常陈述李彪倨傲无礼,冲就将彪的罪状上奏,言辞激切,并痛加自责,甚至瞋目呼彪为小人。然而冲素性温和,偶一激怒,竟致发病,十余日而卒,年四十九。高祖悲泣不能自制,车驾还洛阳时路经冲墓,久久掩泣,与留京百官相见后,百官都叙述冲病故之事并落泪,高祖道:“仆射执掌中央,总理朝务,居身清正,使我无后顾之忧。”亦作内顾之忧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53《李冲传》1188、1189页:“(冲)葬于覆舟山……高祖之意也。后车驾自邺还洛,路经冲墓,左右以闻,高祖卧疾望坟,掩泣久之……及与留京百官相见,皆叙冲亡没之故,言及流泪。高祖得留台启,知冲患状,谓右卫宋弁曰:‘仆射(yè叶),执我枢衡(中央行政机关),总厘朝务,清俭居躬,知宠已久。朕以仁明忠雅,委以台司之寄,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,一朝忽有此患,朕甚怀怆慨。’其相痛惜如此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91回:“今南方已平,可无内顾之忧。”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62回:“灵公曰:‘将军为殿,寡人无后顾之忧矣。’” 明《杨家将传》4回:“为今之计,可遣人与杨业讲和,然后回兵,可无后顾之忧矣。”


偏正 指来自后方的或未来的忧虑。《魏书·李冲传》:“朕以仁明忠雅,委以台司之寄,使我出境无~,一朝忽有此患,朕甚怀怆慨。”△多用于形容忧虑。→心事重重 ↔心无挂碍。也作“顾内之忧”、“后顾之患”、“后顾之虑”、“后顾之虞”。


解释顾:回头看。泛指来自后方的或家里的忧患。

出处魏书·李冲传》:“朕以仁明忠雅,委以台司之寄,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,一朝忽有此患,朕甚怀怆慨。”

李冲是南北朝时北魏名臣,他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,由长兄荥阳太守李承抚养。李承经常说:“这个小弟弟的器量不凡,应当给予厚望。”当时州牧郡守的子弟常常侵扰百姓,随意索要财物,只有李冲和李承的儿子清静简朴、行为高洁,被当时的人所赞赏。

李冲担任官职后,办事机敏,性格柔顺,逐渐得到了皇帝的宠信。因为成功推行户籍和赋税制度改革,利国利民,又受到太后的恩宠。身居要职后,李冲不计个人好恶,秉公处事,得到大家的好评和信任。

当时有个叫李彪的人,孤立无助但自强不息,能不随众媚俗。因为李冲尊敬读书人,李彪就一心依附李冲。李冲也看中李彪的学问,就谦虚有礼地接纳他,常向皇帝推荐,在公私事务上都尽力帮助。等李彪担任高官后,也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喜爱,便认为不必再理会李冲,对李冲不再尊敬。李冲对此非常气愤,便在皇帝南征时将李彪逮捕。李冲性格一贯柔和宽厚,可一旦暴怒,就会突发慌乱惊悸的病症。面对李彪,李冲盛怒难忍,怒睁双眼,大声叫骂,狂病突发,十多天后去世,当时只有四十九岁。

皇帝回京后,与大臣们谈起李冲,痛惜地说:“李冲总理朝政,清廉简朴,仁爱明智,忠诚高尚。我因为这些,把朝廷的权力都委托给他,使我跨出国境南征时没有任何来自后方的忧患。现在他忽然这样,让我一想到都觉得无限悲怆与感慨。”

反义无忧无虑

例句

徐虎的妻子表示全力支持丈夫,不让他有后顾之忧。


【词语后顾之忧】  成语:后顾之忧汉语词典:后顾之忧

猜你喜欢

  • 用舍行藏

    同“用行舍藏”。宋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是以用舍行藏,仲尼独许于颜子。”见“用行舍藏”。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是以~,仲尼独许颜子。”【词语用舍行藏】  成语:用舍行藏汉语大词典:用舍

  • 言有尽而意无穷

    指说话或诗文含意深刻,耐人寻味。语出宋.姜夔《白石道人诗说》:“语贵含蓄。东坡云:‘言有尽而音意无穷者,天下之至言也。后之学诗者,可不务乎?”宋.严羽《沧浪诗话.诗辨》:“其妙处,透彻玲珑,不可凑泊,

  • 橘里

    源见“千头木奴”。指家乡。宋王沂孙《南浦.春水》词:“何时橘里莼乡?泛一舸翩然,东风归兴。”

  • 衣冠冢

    《汉书.郊祀志上》:“黄帝以仙上天,群臣葬其衣冠。”后因用“衣冠冢”称只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。宋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:“宝慈观乃张真人炼丹飞升之所,弟子葬其衣冠,俗谓之衣冠冢。”【词语衣冠冢】   汉语

  • 牛马走

    汉.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太史公牛马走。”李善注:“走,犹仆也。……自谦之词也。”本谓在皇帝面前如牛马奔走效劳的人。常用为自谦之词。宋.陆游《杂兴》:“区区牛马走,龊龊虮虱臣。”明.王廷讷《种玉记》

  • 傅说舟

    源见“傅说霖”。称美宰辅大臣。唐白居易《宿裴相公兴化池亭》诗:“孙弘阁闹无闲客,傅说舟忙不借人。”【词语傅说舟】   汉语大词典:傅说舟

  • 千里不唾井

    南朝陈.徐陵《玉台新咏》二刘勋妻王宋《杂诗》“千里不唾井,况乃昔所奉。”古代人都以井水为主要饮料,故特别重视保护井水。过往行人饮过井水,虽离去千里,仍应念及。后常以此喻念旧之典。唐.李白《李太白诗》二

  • 及亲三釜

    《庄子.寓言》:“曾子再仕而心再化,曰:‘吾及亲,仕三釜而心乐;后仕三千钟而不洎(jì及也),吾心悲。’”釜,量器,一釜为六斗四升。三釜,是古代下级官吏的俸禄数量。曾子认为,及时养亲这一点很重要,不要

  • 死有重于泰山,有轻于鸿毛

   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,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。 表示人要死得其所。语出《燕丹子》卷下:“闻烈士之节,死有重于泰山,有轻于鸿毛者,但问用之所在耳。”汉.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

  • 急急如律令

    急急:犹言“火急”。如律令:汉代公文用语,表示公文一到,要像对待律令一样加以执行。 道教敕语。常用于符咒之末,意思是火速遵令而行。语出唐.陈子昂《荣海文》:“无昏汩乱流以作神羞,急急如律令。”唐.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