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似悬河

口似悬河

同“口如悬河”。唐白居易《神照上人》诗:“心如定水随形应,口似悬河逐病治。”


见“口若悬河”。《祖堂集》卷10:“师有时云:‘我若放你过,纵汝百般东道西道,~则得。’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太尉云:‘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 (泻) 水,注而不竭。’”注引《名士传》曰:“子玄有俊才,能言《庄》、《老》。”《晋书·郭象传》:“郭象字子玄,少有才理,好《老》、《庄》,能清言。太尉王衍每云:‘听象语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晋代郭象字子玄,有才能,善论辨,喜好老庄学说。太尉王衍说郭象谈论有如激流奔泻而下,滔滔不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能言善辩,滔滔不断。

【典形】 辩河、辩同河泻、口似悬河、泻水高谈、悬河、悬河口、言河、舌有悬河、诗似悬河、辩口如悬河。

【示例】

〔辩河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司列太常伯启》:“辩河飞箭,激流翻白马之津; 文江散珠,圆波漱骊龙之穴。”

〔辩同河泻〕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思若云飞,辩同河泻。”

〔口似悬河〕 唐· 白居易《神照上人》:“心如定水随形应,口似悬河逐病治。”

〔泻水高谈〕 明·袁宏道《毕少参舟中见武录》:“客座见书身毛寒,泻水高谈为君哑。”

〔悬河〕 唐·罗隐《言》:“须信祸胎生利口,莫将讥思逞悬河。”

〔悬河口〕 宋·贺铸《小梅花·行路难》:“缚虎手,悬河口,车如鸡栖马如狗。”

〔言河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言河激箭,浴紫贝以飞湍。”


【词语口似悬河】  成语:口似悬河汉语词典:口似悬河

猜你喜欢

  • 饭后钟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.起自寒苦》:“王播少孤贫,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,随僧斋飡。诸僧厌怠,播至,已饭矣。后二纪,播自重位出镇是邦,因访旧游,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。播继以二绝句曰:‘……上堂已了各西东,

  • 倾盖如故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邹阳传》引狱中上书:“谚曰:‘有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。’何则?知与不知也。”谚语说有的人相识多年,到老仍似初交,有的人路上相遇,停车而语,却能一见如故。倾盖,指路上停车交谈,车盖接近。

  • 金台买骏

    同“金台市骏”。清陈维崧《贺新郎.送家广陵下第南归海宁》词:“月殿桂华新掇取,准金台、买骏重论价。”

  • 宝月

    即明月。南朝梁吴筠《碎珠赋》:“宝月生焉,越浦随川,标魏之美,擅楚之贤。”越:春秋时国名,在今浙江一带。随:春秋国名,在今汉水东边。大蛇曾衔明月珠于江中以报随侯。魏:战国时国名,在今山西一带。楚,春秋

  • 凿窍

    《庄子.应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为鯈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’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”

  • 解连环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六》:“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,曰:‘齐多知,而解此环不?’君王后以示群臣,群臣不知解。君王后引椎椎破之,谢秦使曰:‘谨以解矣。’”君王后,齐襄王之后。襄王卒,子建立,君王后摄政。

  • 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

    恶( ㄨˋ wù ):厌恶,憎恶。 指做了错事、坏事而感到羞耻、憎恶的心情,人人都有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明.无名氏《杨家府演义》二卷:“孟良曰:‘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。某

  • 鸿盘

    同“鸿磐”。唐李白《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》:“方将和阴阳于太阶,致吾君于尧舜;岂徒闭阁坐啸,鸿盘二千哉!”王琦注:“鸿盘二千,谓以二千石之职,为宴安之地也。”【词语鸿盘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盘

  • 苏武餐毛

    同“苏武毡”。宋梅尧臣《释滞》诗:“帝在苍梧妃泣竹,苏武餐毛海西曲。”

  • 穿壁引光

    也称“凿壁偷光”。汉代匡衡苦学的故事。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。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连动 凿通墙壁,引进烛光。形容家贫苦学。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2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