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信口雌黄

信口雌黄

原为“口中雌黄”。信口:随便开口。雌黄:矿物名,即鸡冠石,黄色,可作颜料。古人写字多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。典出晋王衍之事迹。比喻不顾实际,轻下论断,随便乱说。王衍(256-311年),字夷甫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出身士族,先后任中书令、尚书令、司徒、太尉等要职。当时皇族争权混战,各族人民纷纷起义,匈奴贵族刘渊趁机起兵,西晋政权岌岌可危。而王衍却只图自保,派弟王澄为荆州刺史,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,己则朝中执政,自以为狡兔三窟。后被石勒俘虏,为保全性命,曾劝其称帝,但终为石勒所杀。王衍少时,风姿娴雅,每日以清谈老庄为事。谈论中稍有不合义理之处,便随时改动,时人称之为“口中雌黄”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43《王戎附王衍传》1236页:“妙善玄言,唯谈老庄为事。……义理有所不安,随即改更,世号‘口中雌黄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史·马孟祯传》:“爱憎由心,雌黄信口,流言蜚语,腾入禁庭。” 清·张云璈《察吏行》:“太守观察本切近,岂肯信口生雌黄。” 《鲁迅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近常从事于翻译,间有短评,涉及时事,而信口雌黄,颇招悔尤,倘不再自检束,不久或将不能更居上海矣。”


偏正 信口,随口。雌黄,一种小块黄赤色粒状矿物。古代研成粉末后,在写字有错时用来涂抹。后指随口乱说,任意造谣、歪曲事实。语本南朝梁·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雌黄出其唇吻。”李善注引晋·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‘口中雌黄’。”冯德英《迎春花》:“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,但是她加油添醋,~,凭空捏造,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。”△贬义。常用于指恁空捏造,妄加评论。→信口开河 胡说八道 ↔一言为定 言之凿凿 言必有据 信而有征。也作“口中雌黄”。


改窜文字、变更语词皆随意为之,谓之 “信口雌黄”。

文选·刘峻 〈广绝交论〉》: “雌黄出其唇吻,朱紫由其月旦。”李善注引晋·孙盛 《晋阳秋》: 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北齐·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观天下书未遍,不得妄下雌黄。”意谓不得随意更改书中文字,此犹郑玄所谓 “博学以知服”之意。

此语后多用为掩没真相、不顾事实、凭空捏造、随意乱说之义。

“信口”,随口,随意说。那么,“雌黄”是什么意思呢?

宋·沈括 《梦溪笔谈·故事一》: “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,以雌黄涂之。尝校改字之法: 刮洗则伤纸,纸贴之又易脱,粉涂则字不没,涂数遍方能漫灭。唯雌黄一漫则灭,仍久而不脱。”

原来,“雌黄”相当于现今的涂改液,只不过它是一种有颜色的东西,它是从一种矿物中提取某种成分而成的。古时是用黄纸书写的,写错了即用 “雌黄”涂抹重写。由此推知 “雌黄”色黄。正因此,故 “雌黄”指改窜文字。因其将原有错讹处涂没,所以 “信口雌黄”即谓掩没真相、不顾事实而随口乱说之义。

信口雌黄”在这个意义上说,同 “信口开河”义近。


【词语信口雌黄】  成语:信口雌黄汉语词典:信口雌黄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毛

    唐.李延寿撰《南史.谢超宗传》:“凤(指谢凤,他是晋谢灵运之子,早卒)子超宗。随父凤岭南,元嘉未得还。与慧休道人来往。好学有文辞,盛得名誉。选补新安王子鸾国常侍。王母殷淑仪卒,超宗作诔奏之,帝(宋武帝

  • 齿利剑

    《汉书.枚乘传》:“夫举吴兵以訾於汉,譬犹蝇蚋之附群牛,腐肉之齿利剑,锋接必无事矣。”汉枚乘为吴王濞郎中,吴王与六国谋反,举兵,以诛(晁)错为名。汉闻之,斩错以谢诸侯。枚乘又劝说吴王,如果要起兵反汉,

  • 乘桴之想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道不行,乘桴(音fú,小筏子)浮于海,从我者,其由(子路)与?”孔子对学生谈到倘若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,将“乘桴浮于海”。后因将超绝世俗而遗世高蹈的志向称为“乘桴之想”。清.

  • 黑貂裘敝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多形容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。黑貂,紫貂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维扬作》词:“算这边赢得,黑貂裘敝;那边输了,翡翠衾寒。”

  • 壤父

    源见“击壤歌”。传说中尧时的田野老人。晋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:“帝尧之世,天下太和,百姓无事。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。”【词语壤父】   汉语大词典:壤父

  • 奉春长策

    《史记.娄敬传》:“娄敬曰:‘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……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,臣窃以为不侔也。且夫秦地被山带河,四塞以为固,卒然有急,百万之众可具也。因秦之故,资甚美膏腴之地,此所谓天府者也。陛下入关而都之

  • 散金疏傅

    源见“疏傅散金”。指挥金招待亲朋故旧以娱晚年的疏广。唐刘禹锡《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》诗:“散金疏傅寻常乐,枕曲刘生取次歌。”

  • 天下为公

    古指君位不为一家所私有,后则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。孔子说,如果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切实推行,那么世上君主就不应把君位传于自己的子孙,而应该选拔德高望重、才能杰出的人来担任。他们讲究信用,团结百姓

  • 肓医

    源见“病入膏肓”。泛指良医。宋米芾《寄薛郎中绍彭二首》之二:“怀素獦獠小解事,仅趋平淡如肓医。”

  • 南华蝶梦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指庄周化为蝴蝶之梦。喻迷离恍惚。元刘秉忠《永遇乐》词:“壶中天地,目前今古,今日还明日。似南华蝶梦醒来,秋雨数声残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