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佽飞斩蛟

佽飞斩蛟

吕氏春秋.知分》:“荆有次非者,得宝剑于干遂。还返涉江,至于中流,有两蛟夹绕其船,次非谓舟人曰:‘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?’船人曰:‘未之见也。’次非攘臂祛衣,拔宝剑曰:‘此江之腐肉朽骨也,弃剑以全己,余奚爱焉。’于是赴江刺蛟,杀之而复上船,舟中之人皆得活。”《淮南子.道应训》作“佽非”。《汉书.宣帝纪》注作“兹飞”、“佽飞”。《后汉书》等传注并作“佽飞”。后以“佽飞斩蛟”称颂勇士为民除害。唐李白《观佽飞斩蛟龙图赞》:“佽飞斩长蛟,遗图画中见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吕氏春秋·知分》:“荆有次非者,得宝剑于干遂。还反涉江,至于中流,有两蛟夹绕其船,次非谓舟人曰:‘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?’船人曰: ‘未之见也。’次非攘臂祛 (qu)衣,拔宝剑曰:‘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,弃剑以全己,余奚爱焉。’于是赴江刺蛟,杀之而复上船,舟中之人皆得活。”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“荆有佽(ci) 非得宝剑于干队。还反渡江,至于中流,阳侯之波,两蛟夹绕其船,佽非谓(yi) 船者曰:‘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?’对曰:‘未尝见也。’于是佽非瞑目,勃然攘臂拔剑曰:‘武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,不可劫而夺也。此江中之腐肉朽骨,弃剑而已,余有奚爱焉。’赴江刺蛟,遂断其头。船中人尽活,风波毕除。”《汉书·宣帝纪》注作“兹非”、“佽飞”; 《后汉书》 马融,蔡邕等传注并作“佽飞”。后以“佽飞”为常见。

【今译】 佽飞是春秋时楚国的勇士。有一次他得到一柄宝剑,回来渡江至中流时,江中兴起大风浪,有两条蛟龙将船围住,佽飞对船夫说:“你见过有两蛟绕船而人能和蛟两活的吗?”船夫说:“没见过。”佽飞即捋袖拔出宝剑说:“武士可以用仁义来说服,想用强力劫夺办不到。这蛟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,即使丢了剑又有什么了不起。”于是跳入江中刺杀蛟龙,斩断它们的头。即时风平浪静,一船人都保全了性命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无畏的勇士; 或形容勇敢无畏的气概。

【典形】 佽飞、佽飞剑、佽飞斩蛟、斩蛟剑、壮士斩蛟、佽飞斗蛟、宝剑落蛟濑。

【示例】

〔佽飞〕 宋·王安石《彭蠡》:“老矣安得学佽飞,买田欲弃江湖去。”

〔佽飞剑〕 南朝梁·何逊《和刘咨议守风》:“本惭佽飞剑,宁慕澹台璧。”

〔佽飞斩蛟〕 宋·黄坚庭《次韵杨明叔见饯》:“平津善牧豕,佽飞能斩蛟。”

〔斩蛟剑〕 唐·杜甫《覆舟》之二:“徒闻斩蛟剑,无复爨犀船。”

〔壮士斩蛟〕 宋·苏轼《送李公恕赴阙》:“愿随壮士斩蛟蜃,不愿腰间缠锦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施

    《吴越春秋.勾践阴谋外传》载:西施或称先施,别名夷光,亦称西子。姓施,春秋末年越国 苎罗(今浙江 诸暨南)人。越王勾践败于会稽,范蠡取西施献吴王夫差。吴王甚为宠爱,为之造馆娃宫,与之朝夕游乐,荒废国事

  • 淮南卧理

    参见“汲黯卧治”。

  • 凌波罗袜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美人的脚。五代牛希济《临江仙》词之九:“凌波罗袜轻,轻。烟笼日照,珠翠半分明。”

  •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

    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谷神,旧时因用作国家的代称。 百姓最贵重,社稷在其次,君主为最轻。 反映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种植部.草

  • 车辅

    源见“虢灭虞亡”。车,指牙床;辅,指颊骨。比喻关系密切,相互依存。《文选.王粲〈赠士孙文始〉诗》:“和通篪埙,比德车辅。”李善注:“《左氏传》曰:‘宫之奇曰:谚所谓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,其虞 虢之谓乎?

  • 周为蝶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指梦中的庄周与蝴蝶合二为一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十空诗.如梦》:“秘驾良难辨,司梦并成虚。未验周为蝶,安知人作鱼。”

  • 舄化飞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喻地方官的来去行踪。清查慎行《晋州署中与陈谦话旧》诗:“歌传驯雉民方乐,舄化飞凫吏亦仙。”

  • 有钱能使鬼推磨

    形容金钱万能。语出晋.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谚曰:‘钱无耳,可使鬼’。”后多引作〔有钱能使鬼推磨〕。《金瓶梅》五四回:“有钱能使鬼推磨。方才他说先送煎药,如今都送了来。”明.沈璟《义侠记.萌奸》:“有钱能

  • 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

    膏油:借指灯烛。晷( ㄍㄨㄟˇ guǐ ):日影。恒:经常。兀( ㄨˋ wù )兀:劳苦。穷年:终年。 意谓夜以继日,终年勤奋读书。语出唐.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先生之业

  • 纶告

    同“纶诰”。《宋史.礼志十四》:“公主受封,降制有册命之文,多不行礼,惟以纶告进内。”【词语纶告】   汉语大词典:纶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