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何所闻而来,何所见而去

何所闻而来,何所见而去

南朝.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简傲》:“钟士季精有才理,先不识嵇康。钟要于时贤俊之士,俱往寻康。康方大树下锻,向子期为佐鼓排。康扬槌不辍,旁若无人,移时不交一言。钟起去,康曰:‘何所闻而来,何所见而去?’钟曰:‘闻所闻而来,见所见而去!’”

晋嵇康有声名,钟会约知名人士共往会见。互相见面不交谈。临别时,都以清谈无为,超脱世俗的话来表达为人的清高。后因用以表示诙谐揶揄的意思。

宋.苏轼《苏轼诗集》卷十六《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,以诗戏问》诗:“寄声问道人,借禅以为诙。何所闻而去?何所见而回?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度桃花

    源见“前度刘郎”。谓未能忘怀之物。宋刘辰翁《摸鱼儿.酒边留同年徐云屋》词:“问前度桃花,刘郎能记,花复认郎否?”

  • 资父之义

    即君臣之义。《文选.张协.七命》:“有生之欢灭,资父之义废。”李善注:“《孝经》:‘资于事父以事君,而敬同。’”刘良注:“平生欢娱之道灭,而君臣之义废,失资于事父以事君也。”资:凭藉、依赖。

  • 刖人哭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喻为怀才不遇而悲伤。金元好问《与张仲杰郎中论文》诗:“莫讶荆山前,时闻刖人哭。”

  • 漆身吞炭

    指豫让在身上涂漆,变成浮肿癞(lài赖)疮。喉咙吞火炭,使声音沙哑,伺机行刺,以为友人报仇。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毁容舍身复仇,报答知遇之恩。豫让,春秋战国时晋国人,初事范氏、中行氏,不显名。又为智伯家臣,

  • 精贯白曰

    大义凛然,精神可以感天的意思。《三国志.魏志.武帝纪》:“君执大节,精贯白日,奋其武怒,运其神策。”《新唐书.李华传》:“城陷见执,卒无桡词,慢叱凶徒:精贯白日,虽古忠烈无以加焉。”桡:通“挠”。

  • 行己有耻

    行己:约束自己行为。耻:羞耻之心。 意谓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行为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子贡问曰:‘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’子曰:‘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’”汉.班昭《女诫》:“清闲贞

  • 阿蛮

    宋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上:“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,善舞,上与妃子钟念,因而受焉。”后以“阿蛮”泛指女伶。《古今小说.杨谦之客舫遇侠僧》:“马上琵琶催去急,阿蛮空恨艳阳春。”源见“樊素”。指唐代白居易家

  • 伍员涛

    同“伍子涛”。唐张祜《送卢弘本浙东觐省》诗:“怀中陆绩橘,江上伍员涛。”

  • 唯唯否否

    《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曰:‘唯唯,否否,不然。’”裴骃集解引晋灼曰:“唯唯,谦应也;否否,不通者也。”后因以“唯唯否否”形容虚与委蛇,佯应而不置可否。巴金《雾》八:“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

  • 老成炼达

    同“老成练达”。太平天国洪秀全《设赍奏官诏》:“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,职同天将,专理进本事务,令表们选举老成炼达元臣保封。”见“老成练达”。蔡东藩《后汉演义》4回:“适值天下大雨,全军皆混,有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