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不济可

以不济可

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后以“以不济可”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,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。不,同“否”。济,成。《汉书.叙传下》:“营平(赵充国,封营平侯)皤皤,立功立论,以不济可,上谕其信。”颜师古注:“此叙言宣帝令击西羌,充国不从,固上屯田之策也。”


偏正 不,同“否”。济,成。用否定错误意见的方法,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营平皤皤,立功立论,~,上谕其信。”颜师古注:“此叙言宣帝令击西羌,充国不从,固上屯田之策也。”※不,不读作bù。△褒义。用于臣子直谏辅君方面。→直言骨鲠 ↔阿其所好 曲意逢迎


【词语以不济可】  成语:以不济可汉语词典:以不济可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桥渡蚁

    源见“宋郊渡蚁”。谓为人慈善。明谢谠《四喜记.天佑阴功》:“宋郊的、宋郊的竹桥渡蚁,人世上、人世上慈祥怎比!”

  • 老伏虔

    《汉书.伏生传》:“伏生,济南人也,故为秦博士。孝文时,求能治《尚书》者,天下亡有,闻伏生治之,欲召。时伏生年九十余,老不能行,于是诏太常,使掌故朝错往受之。”三国魏.张晏注:“(伏生)名胜,《伏生碑

  • 梦肠

    汉.扬雄《甘泉赋》题注引桓谭《新论》:“雄作甘泉赋一首,始成,梦肠出,收而内之,明日遂卒。”内,收进。这是一个传说故事,后因以“梦肠”形容写作构思之苦。梁元帝(萧绎)《金楼子.立言》:“扬雄作赋,有梦

  • 绣衣吏

    同“绣衣持斧”。唐杜牧《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寄赠十韵》:“天子绣衣吏,东吴美退居。”【词语绣衣吏】   汉语大词典:绣衣吏

  • 萧宅僻

    《史记.萧相国世家》:“何置田宅必居穷处,为家不治垣屋。曰:‘后世贤,师吾俭;不贤,毋为势家所夺。’”按,穷处,《汉书》卷三十九作“穷辟处”。汉朝宰相萧何购买田地房屋,都选择穷僻的地方,为后世子孙作出

  • 女娲戏土

    东汉.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俗说天地开辟,未有人民,女娲抟黄土作人,剧务,力不暇供,乃引绳絙泥中,举以为人。故富贵者黄土人也,贫贱凡庸者絙人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八引)絙,音gēng,大绳。据传说,

  • 京口酒

    《晋书.郗超传》:“时愔在北府,徐州人多劲悍,温恒云‘京口酒可饮,兵可用’,深不欲愔居之。”后因以“京口酒”称烈酒。唐罗隐《第五将军于余杭天柱宫入道因题寄》诗:“瓦榼尚携京口酒,草堂应写颍阳书。”胡蕴

  • 斋前树

    《南史.萧惠开传》载,南朝宋.萧惠开,素有大志,后由东海太守调任少府,加给事中,益不得其志,“寺内所住斋前,向种花草甚美。惠开悉划除别种白杨。每谓人曰:‘人生不得行胸怀,虽寿百岁犹为夭也。’”后因以“

  • 锥处囊中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。陈三立《次韵再答王义门》:“书传圯上此人去,锥处囊中相士谁?”主谓 锥子在口袋中,锥尖迟早要显露在外。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崭露头角。语本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

  • 小廉大法

    见“大法小廉”。清·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:“天下之大,百官之众,~,岂系无人?”【词语小廉大法】  成语:小廉大法汉语大词典:小廉大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