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嫦娥奔月”。神话中的月中女神。唐薛曜《子夜冬歌》:“借问月中人,安得长不老?”亦喻指意中美人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三折:“月色溶溶夜,花阴寂寂春。如何临皓魄,不见月中人!”【词语月中人】
汉.司马迁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太帝(即泰帝,太昊伏羲氏)使素女鼓五十弦瑟,悲,帝禁不止,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。”素女拨五十弦而歌,太帝悲不能止,遂破瑟为二十五弦。后因称悲愁的乐曲为“素女弦”、“五十弦”
同“羊裘翁”。宋陆游《题莹师钓台图》诗:“羊裘老子钓鱼处,开卷令人双眼明。”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八》:“常州宜兴县黄土村,东坡(苏轼)南迁北归,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。地主携酒来饷,曰:‘此红友也。’”古人以红白区分酒的质地:酒红则浊,为劣酒;酒白则清,为良酒。苏轼从被贬的南
晋孔衍《春秋后语》:“平原君对赵王曰:‘渑池之会,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,小头而锐,瞳子白黑分明。小头而锐,断敢行也,瞳子白黑分明者,视事明也。’”后常用“锐头”指战国时秦将白起。清王士禄《长平坑歌》:“
表示在文学艺术上对古今不分厚薄,持兼收并蓄的态度。语出唐.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:“不薄今人爱古人,清词丽句必为邻。”明.许自昌《水浒记.纵骑》:“不薄今人爱古人,马蹄空踏几年尘。”鲁迅《论辩的灵魂》:“
同“荀令伤神”。清严绳孙《风流子》词:“荀郎伤逝后,魂销尽,蓦地见倾城。”
源见“日饮亡何”。借指美酒。宋张耒《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》之六:“虽乏无何杯,颇多未见书。”
《庄子.天道》:“夫天地至神矣,而有尊卑先后之序,而况人道乎!宗庙尚亲,朝廷尚尊,乡党尚齿,引事尚贤,大道之序也。”据说周代有“尚齿”(尊重老人)的良好风尚。后世诗文中以“尚齿”喻指社会风气好。唐.元
见“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》卷8:“昔徐偃王行义而灭,鲁哀公好儒而削。知文而不知武,~。”【词语知一而不知二】 成语:知一而不知二汉语大词典:知一而不知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