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义者宜也

义者宜也

做事适宜就叫做“义”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义者,宜也。尊贤为大。”孔颖达疏:“宜谓遇事得宜。”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义者,宜也。昔有扈氏为义而亡,知义而不知宜也。《汉书.公孙弘传》:“弘对曰:‘臣闻之,仁者,爱也;义者,宜也;礼者,所履也;智者,术之原也。’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贞女冢

    源见“相思树”。指殉情贞女之魂魄。清顾炎武《黄侍中祠》诗:“古木夜交贞女冢,光风春返大夫魂。”

  • 崇侯谮

    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:“九侯有好女,入之纣。九侯女不憙淫,纣怒,杀之,而醢九侯。鄂侯争之强,辨之疾,并脯鄂侯。西伯昌闻之,窃叹。崇侯虎知之,以告纣,纣囚西伯羑里。”又,卷四《周本纪》:“崇侯虎谮西伯

  • 洒西州泪

    源见“羊昙泪”。借指对先辈的哀思。宋张炎《月下笛.孤游万竹山中》词:“只愁重洒西州泪,问杜曲,人家在否?”

  • 朝夕之池

    谓大海。朝夕即“潮汐”。《文选.枚乘.上书重谏吴王》:“游曲台,临上路,不如朝夕之池。”唐李善注引苏林曰:“以海水朝夕为池。”偏正 朝夕,通“潮汐”。对大海的一种称谓。汉·枚乘《上书重谏吴王》:“游曲

  • 惊羽落空弦

    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称赞箭艺精湛。宋苏轼《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》:“闻道名城得真将,故应惊羽落空弦。”

  • 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

    见:同“现”。 天下有道就出仕,天下无道就隐居。 古代儒家宣扬的处世原则。语出《论语.泰伯》:“子曰:‘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’”明.冯梦龙《精忠旗.岳侯涅背》:“尽忠两字谈

  • 寇邓勋

    《后汉书.中兴二十八将传论》:“虽寇、邓之高勋,耿、贾之鸿烈,分土不过大县数四,所加特进、朝清而已。”东汉中兴二十八将中寇恂、邓禹二人都是辅佐刘秀成就帝业的重臣。《后汉书》中有“虽寇、邓之高勋”句。后

  • 舒被覆书

    唐.李延寿《南史.虞龢传》(卷七二):“虞龢(hé)会稽余姚人,少好学,居贫屋漏,恐湿《坟》、《典》,乃舒被覆书,书获全而被大湿。时人以比高凤。”原是南朝宋时虞龢用被子盖住书籍以免被雨漏湿的事迹,后因

  • 沐猴冠冕

    同“沐猴而冠”。元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三折:“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,不由咱生嗔怒,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衿裾。”见“沐猴而冠”。元·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3折:“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,不由咱生嗔怒,我骂你个

  • 春日迟迟,采蘩祁祁

    日:太阳。迟迟:舒缓之貌。蘩( ㄈㄢˊ fán ):白蒿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祁祁:众多貌。 春天里太阳走得慢,白蒿采了一担担。 表示阳春季节宜人。语出《诗.豳风.七月》:“春日迟迟,采蘩祁祁。女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