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苟言笑

不苟言笑

苟:苟且;随便。指不随便说话、发笑。 朱之瑜(1600-1682年),字楚屿,又字鲁屿,号舜水,余姚(今浙江余姚市)人。明崇祯末年,几次征召入朝做官,皆不就。明亡,密谋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,失败后逃走日本、越南、暹罗(今泰国)等地,常秘密进入内地,与张煌言等进行反清复明运动。事败,再东渡日本讲学二十多年,深受日本水户侯源光国厚礼敦聘,称待师尊。他的著作由日本学生源光国父子刊印为《舜水遗书》。他死后葬于日本长崎(Qí奇)瑞龙山脚下,日本学生追加他称号为“文恭先生”,立祠祭祀,并派人守护坟墓。朱之瑜生前为人严正刚毅,一举一动,必有礼貌。平时居处接待往来,不随便说话、发笑,只有谈到明朝国家灭亡遭难时,常常是咬牙切齿、痛哭流涕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500《遗逸传一·朱之瑜传》13838页:“之瑜严毅刚直,动必以礼。平居不苟言笑,唯言及国难,常切齿流涕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汪琬《缓斋记》:“吾友吏部郎王子子底,为人恬静少欲,不苟言笑。” 清·汪琬《宋既庭五十寿序》:“余多言好辩,而先生不苟笑语。”


偏正 不随便说笑。形容态度严肃庄重。语本《礼记·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、不苟笑。”宋·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36:“其为人也,高古简俭,不苟为言笑矣。”叶永烈《是是非非“灰姑娘”》:“他是一个满脸严肃,~的人,谈话几乎不离他的科研题目。”△用于描写为人端庄。→老成持重 一本正经 ↔嘻皮笑脸 谑浪笑敖 油腔滑调。也作“言笑不苟”。


【词语不苟言笑】  成语:不苟言笑汉语词典:不苟言笑

猜你喜欢

  • 击壤年

    源见“击壤歌”。指太平盛世。南朝 陈徐陵《报尹义尚书》:“击壤之年,唯欣尧俗。”

  • 海底飞尘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唐白居易《浪淘沙》词:“海底飞尘终有日,山头化石岂无时?”

  • 遯世无闷

    遯,同“遁”:逃避。 逃离世俗不感苦闷。 旧指隐士的高尚情怀。语出《易.乾.文言》:“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遯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遯避世。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宋.徐铉《故平昌郡君孟氏墓铭》:

  • 燕岱之石

    源见“燕石妄珍”。喻庸才下品。隋江总《让尚书令表》:“谬以商丘之木,遂比舟楫之材;燕 岱之石,混同瑚琏之器。”偏正 燕、岱,地名。比喻庸才下品。隋·江总《让尚书令表》:“谬以商丘之木,遂比舟楫之材;~

  • 汲黯戆

    参见:汲黯直

  • 黄金满籯,不如一经

    籯(yíng荧):竹制箱笼。经:儒家经典著作。西汉丞相韦贤通晓诗书礼义,被人尊称为邹鲁大儒,曾教汉昭帝《诗经》。历任高官,担任丞相五年后提出致仕退休。韦贤有四个儿子,俱通晓经典,仕途顺畅而显达。小儿子

  • 秦晋之缘

    同“秦晋之好”。元乔吉《金钱记》三折:“我与你成就秦 晋之缘何如?”见“秦晋之好”。【词语秦晋之缘】  成语:秦晋之缘汉语大词典:秦晋之缘

  • 持布鼓过雷门

    《汉书.王尊传》:“毋持布鼓过雷门。”颜师古注:“雷门,会稽城门也,有大鼓。越击此鼓,声闻洛阳……布鼓,谓以布为鼓,故无声。”后因以“持布鼓过雷门”谓浅陋者在高手前卖弄本领。明茅维《与愚阳和尚书》:“

  • 格磔

    鹧鸪的鸣声。唐代李群玉《九子坡闻鹧鸪》诗:“正穿诘曲崎岖路,更听钩辀格磔声。”钩辀:亦鹧鸪鸣声。“格磔( ㄓㄜˊ zhé 哲)”本为象声词,后世亦泛作鸟鸣声,如《聊斋志异.婴宁》:“野鸟格磔其中。

  • 艾气

    42` 宋.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三十:“士人口吃,刘贡文嘲之曰:‘本是昌徒,又为非类,虽无雄士,却有艾气。’盖周昌、韩非、扬雄、邓艾曾口吃也。”又,南朝.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邓艾口吃,语称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