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留一字

不留一字

修改文章,底稿不剩一字,形容推敲的精深。宋代陈善《扪虱新话.文贵精工》:“世传欧阳公平昔为文,每草就纸上净讫,即黏挂斋壁,卧兴看之,屡思屡改,至有终篇不留一字者,盖其精如此。”欧阳公:指欧阳修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辽天华表

    同“辽东华表”。宋陆游《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》诗之二:“辽天华表苍茫里,千载何人识令威?”【词语辽天华表】  成语:辽天华表汉语大词典:辽天华表

  • 暴鳃

    同“曝鳃”。《南史.何敬荣传》:“且暴鳃之鱼,不念杯酌之水;云霄之翼,岂顾笼樊之粮?”【词语暴鳃】   汉语大词典:暴鳃

  • 悬车之岁

    同“悬车之年”。清 梁章鉅《归田琐记.七十致仕》:“若今人未及四十,早入仕途,则致仕之期,即不必以七十为限……故余两次引归,皆未及悬车之岁。”见“悬车之年”。清·钱谦益《牧斋初学集·贺福清相公启》:“

  • 桑间濮上

    《礼.乐记》: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。”《汉书.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女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,故俗称郑卫之音。”桑间是古卫国地名,在濮水之上。古代男女常于此聚会,以歌谣赠答,这些情歌被

  • 刻舷

    同“刻舟求剑”。《南齐书.顾欢传》:“屡见刻舷沙门,守株道士,交诤小大,互相弹射。”【词语刻舷】   汉语大词典:刻舷

  • 昆明池

    汉武帝想派使臣通身毒(印度的古译名)国,被越隽、昆明(位于今云南省)二国所阻挡。当地有方圆300里的滇池(又名昆明湖)。武帝想要攻打这两个西南夷国,就必须训练水军。元狩三年(前120年),武帝调集有罪

  • 辞辇

    同“班妾辞辇”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壮当熊之忠勇,深辞辇之明智。”【词语辞辇】   汉语大词典:辞辇

  • 陈寔碑

    《后汉书.陈寔传》:“太尉杨赐、司徒陈耽,每拜公卿,群僚毕贺,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,愧于先之。……中平四年,(陈寔)年八十四,卒于家。何进遣使吊祭,海内赴者三万余人,制衰麻者以百数。共刊石立碑,谥为文范

  • 朱干玉戚

    源见“舜舞干戚”。指文德教化。宋苏轼《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.勾小儿队》:“朱干玉戚,本以象功;白叟黄童,皆知颂圣。”并列 干,盾牌;戚,斧形兵器。红色的盾与用玉装饰的斧。后也作为仪仗器具。语出《礼记·

  • 梨园行

    源见“梨园弟子”。指伶界,戏曲界。田汉《名优之死》三幕:“我认得你,你是浑蛋,你是孬种,你是我们梨园行的仇敌。”【词语梨园行】   汉语大词典:梨园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