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令五申

三令五申

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孙子武者,齐人也。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。阖庐曰:‘子之十三篇(即后世所传的《孙子兵法》),吾尽观之矣,可以小试勒兵(勒,约束,统帅。勒兵,指指挥兵士演阵作战)乎?’对曰:‘可。’阖庐曰:‘可试以妇人乎?’曰:‘可。’于是许之,出宫中美女,得百八十人。孙子分为二队,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,皆令持戟。令之曰:‘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?’妇人曰:‘知之。’孙子曰:‘前,则视心;左,视左手;右,视右手;后,即视背。’妇人曰:‘诺。’约束既布,乃设铁钺(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),即三令五申之。于是鼓之右,妇人大笑。孙子曰:‘约束不明,申令不熟,将之罪也。’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,妇人复大笑。”

春秋时,吴王阖庐使孙武指挥宫庭妇女操演战阵,想观看孙子治军是否有方。孙武公布操练的约束后,三令五申,向宫女们提出要求,宣明法纪。一经演习,宫女们却嬉笑不能执行军令,于是斩左右队长,以严肃法纪,然后演阵无不中肯。由此可见孙子治军的严明。

后因以“三令五申”用指再三告诫。

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三令五申,示戮斩牲。”(见《文选》卷三赋乙)又《文选》“东京赋”注引《尹文子》:“将战,有司请诰誓,三令五申之,既毕,然后即敌。”


并列 令,命令。申,表达,说明。再三地命令与说明告诫。语出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,孙子分为二队……约束既布,乃设铁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谌容《人到中年》:“中央~,要珍惜人才,落实知识分子政策,改善科技人员待遇,总不能到了下边就变成一句空话吧!”△用于上级对下级。→再三告诫


解释令:命令。申:告诫。形容再三命令与告诫。

出处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既布,乃设斧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

孙武是春秋时著名的军事家,他因为通晓兵法受到吴王阖闾的接见。阖闾说:“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,能用来试试练兵吗?”孙武说:“可以。”阖闾又说:“能用妇女来试试吗?”孙武又说:“可以。”于是阖闾让孙武训练自己后宫的一百八十名美女。

孙武将宫女分为两队,让吴王宠爱的两个侍妾分别担任队长,并让每个宫女都拿着长戟。孙武下令说:“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口、左右手以及后背吗?”宫女们都说知道。孙武又说:“向前看,就是朝心口所对的方向看;向左转,就是朝左手方向转;向右转,就是朝右手方向转;向后转,就是朝后背方向转。”宫女们回答:“是。”规矩宣布完后,孙武命令摆上斧钺等刑具,然后击鼓命令向右转,宫女们哈哈大笑。孙武说:“规矩不明、号令不清,是将领的过错。”于是又再三宣布了命令和规矩,然后击鼓命令她们向左转,宫女们又大笑起来。孙武说:“规矩号令已经交代清楚,如果还不听令,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。”于是就要杀两个队长。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,急忙派人传达命令说:“我已经知道您善于用兵了。如果没有这两个侍妾,我吃饭都感觉不到香甜,希望您不要杀她们。”孙武回答说:“我既已受命为将军,那么将领在军队中,国君的命令也可不接受。”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,重新选了队长。这时又击鼓为号,宫女们进退整齐,动作符合要求,再也没有人敢吭声了。

例句

临放暑假,班主任三令五申,要求同学们假期不许泡网吧。


【词语三令五申】  成语:三令五申汉语词典:三令五申

猜你喜欢

  • 碑沉汉水

    源见“杜预沉碑”。谓功勋卓著,名垂后世。唐温庭筠《中书令裴公挽歌词》之一:“铭勒燕山暮,碑沉汉水春。”

  • 偷合苟容

    苟且迎合,以求容身。《荀子.臣道》:“不卹君之荣辱,不卹国之臧否,偷合苟容,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国贼。”一作“偷合取容”。《史记.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当是时,翦为宿将,始皇师之,然不能辅秦建德,固其根

  • 绣腑

    源见“锦绣肝肠”。比喻才华出众、文辞华丽。宋晁补之《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》诗:“文章锦心仍绣腑,屠龙殚家安用肝?”【词语绣腑】   汉语大词典:绣腑

  • 谢客池塘梦

    同“谢池梦草”。谢灵运小名客儿。清赵怀玉《思佳客》词:“王郎庭院春常借,谢客池塘梦未残。”

  • 郦其被烹

    《史记.郦生列传》:“淮阳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,乃夜度兵平原袭齐。齐王田广闻汉兵至,以为郦生卖己,乃曰:‘汝能止汉军,我活汝;不然,我将烹汝!’郦生曰:‘举大事不细谨,盛德不辞让。而公不为若更言!

  • 东施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丑女名。泛称丑女。清黄遵宪《不忍池晚游诗》:“山色湖光一例奇,莫将西子笑东施。”【词语东施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施

  • 麦舟

    宋.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十《麦舟助丧》:“范文正公(范仲淹)在睢阳,遣尧夫(范纯仁,字尧夫,为范仲淹次子)于姑苏取麦五百斛。尧夫时尚少,既还,舟次丹阳,见石曼卿(石延年字曼卿),问寄此久近。曼卿曰:‘

  • 黄绢字

    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绝妙文字的隐语。指曹娥碑。亦借指美妙的碑文。唐权德舆《送上虞丞》诗:“因寻黄绢字,为我吊曹盱。”唐李商隐《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》诗:“山下只今黄绢字,泪痕犹堕六州儿。”

  • 东门狗

    同“东门黄犬”。清宋琬《满江红.题尤展成小像》词:“问朱门、高盖几人存,东门狗。”清董以宁《行路难》诗:“后人更忆华亭鹤,前人已叹东门狗。”

  • 目不识字

    见“目不识丁”。清·顾炎武《与友人论门人书》:“矧纳赀之例行,而~者可为郡邑博士。”【词语目不识字】  成语:目不识字汉语大词典:目不识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