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刑法一经制定,就不可改变。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,不知变通。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,凡是涉及犯法之事,即使罪行很轻,也不要赦免。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,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,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
同“巢由”。繇,通“由”。《后汉书.黄琼传》:“诚遂欲枕山栖谷,拟迹巢 繇,斯则可矣。”【词语巢繇】 汉语大词典:巢繇
《左传.昭公十七年》:“秋,郯子来朝,公与之宴。昭子问焉,曰:‘少皞氏鸟名官,何故也?’郯子曰:‘吾祖也,我知之。……自颛顼以来,不能纪远,乃纪于近。为民师而命以民事,则不能故也。’仲尼闻之,见于郯子
同“买牛卖剑”。宋陈亮《贺新郎.怀辛幼安用前韵》词:“天下适安耕且老,看买犁卖剑平家铁。”见“卖剑买牛,卖刀买犊”。宋·陈亮《贺新郎·怀辛幼安用前韵》:“天下适安耕且老,看~平家铁。”【词语买犁卖剑】
古代国君、诸侯自己的谦称,叫“孤”,或“寡人”或“不榖”。不榖:不善的意思。《老子》三十九章:“故贵必以贱为本,高必以下为基,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榖。”【词语孤寡不穀】 汉语大词典:孤寡不穀
东堂老是元.秦简夫所著杂剧《东堂老劝破家子弟》(简名为《东堂老》)中的主要人物。他名叫李实,为人正直,受富人赵国器生前嘱托管教其子扬州奴浪子回头,重振家业。此剧影响较大,因此“东堂老”成了老实敦厚、劝
见〔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〕。主谓 父母恩情深广,欲报而无可报答。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……欲报之德,~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74回:“亏得祖父抚养成人,以有今日。这~之恩,无从补
《尉缭子.天官》:“按天官曰:‘背水阵为绝地。’”又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载:汉将韩信攻赵,在井陉口背水列阵,大败赵军。诸将问背水之故,信曰:“兵法不曰:‘陷之死地而后生,置之亡地而后存。’”指背靠河流
源见“衽席㈠”。指帝王与后妃之间生活上不区别礼仪。《后汉书.皇后纪序》:“孝文衽席无辩。”李贤注:“郑玄注《礼记》曰:‘衽,卧席也。’孝文幸慎夫人,每与皇后同坐,是无辩也。”【词语衽席无辩】 成语:
见“仰人鼻息”。《官场现形记》48回:“回省之后,不特通省印委人员~,就是抚台,因为从前历次承过他的情,不免诸事都请教他,有时还让他三分。”【词语仰承鼻息】 成语:仰承鼻息